肢体酸懒,精神昏愦,呼吸不畅,皆因气虚下陷所致,一个中医名方可治!


张锡纯有一张治疗大气下陷的名方——升陷汤,你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这张方子吗?如何进行加减?一起看看程昭寰先生为我们解析的张锡纯的“大气学说”和他的“升陷汤”吧!

张锡纯的大气学说,是从《灵枢·五色》篇所说“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一句,悟出“以膈上之大气,入于膈下之脏腑,非下陷乎?大气既陷,无气包举肺外以鼓动其翕癖之机,则呼吸停顿,所以不病而卒死也”,这与王冰所注谓“大气”乃大邪之气的说法,迥然有别。

为此,在其专论大气下陷的文章——《大气诠》中,创造性地论述大气下陷诸证。

一、大气的实质和内涵

“大气”一词,原出于《素问》。


《热论》云:“大气皆去病曰已矣”,张氏同意王冰“外感大邪之气”之释。

然《灵枢·五色》“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的“大气”,则不能以“外感大邪之气”来作释。

张氏在深研《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大气”(阴阳相得,其气乃通,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以及李东垣、喻嘉言等有关论述,并结合亲身体验,“始确知于肺气呼吸之外,别有气贮于胸中”,“胸中所积之气,当名为大气”,实际上他所论的大气也即是《内经》之“宗气”。

二、大气的功能

胸中大气的生成,张氏认为“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

即是说:以先天原气为根基,以后天脾胃所化生之水谷精微之气为养料,并与肺脏吸入自然界中的清气在胸中化合,而成为胸中大气。

胸中大气功能甚大,“为其实用,能斡施全身”。

具体而言:其一,主司呼吸张缩,以行呼吸。他说:“肺气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呼吸之气”;

其二,“贯膈络肺之余,又出于左乳下为动脉,是此动脉,当为大气余波”,意即维持心脉搏动,推动气血运行;

其三,“此气,具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以及心思脑力,官骇动作,莫不赖乎此气”,也就是说,撑持全身,主持肌体功能活动,供应能量,调节寒温。

由此可知,胸中大气关系人之生命活动,“为生命之宗主”,故《内经》称之为宗气。

三、大气下陷的病因

胸中大气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大气自上焦下陷于中、下二焦。

导致大气下陷的病因,张氏认为外感、内伤、饮食不节等皆可导致大气下陷。

论外感,多因素体虚弱或素有宿疾,复感外邪发病之后,突发大气下陷;

究内伤“多得之于力小任重,或枵腹力作,或病后气力未复,勤于动作,或因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或气分虚极下陷”;

亦有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大气下陷者“怒则气逆者……肝胆之气上逆,排挤大气转下陷……况大气赖谷气养之,其人既常恼怒,纳谷必少,大气即暗受伤而易下陷也。”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化源不足,使胸中大气化源不足,亦可致大气下陷。

四、大气下陷的病理

张氏认为:“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

可见,其病理主要是因气虚而下陷。

五、大气下陷的证候

大气下陷的证侯极其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

主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兼证:“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证候呢?

这是因为大气本居于上焦,主司呼吸和推动心脉气血运行,与心肺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大气下陷有典型的心、肺功能受损,表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且其喘并不肩息;

呼吸不利,故胸满气闷,大气陷甚,无气包举肺外,以鼓动其翕癖之机,故呼吸骤停而“不病卒死”;

大气下陷,不能率领心之气血上达于脑,脑府气血亏乏,清阳空虚,故作眩晕,脑转耳鸣,神昏健忘;

因气陷而阳郁不畅而作寒,阳蓄欲宣而作热,是以可见寒热兼作;

气陷津液不能上潮,则口干咽燥;

大气下陷,气血鼓动无力,故脉沉迟微弱,关前尤甚,严重时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舌质多见淡红或见紫暗,苔多薄白。


六、大气下陷证的鉴别诊断

1. 大气下陷证与寒饮结胸证

两证具有胸中气短之证,脉象亦多沉迟微弱,但临床仍有可资鉴别之处。

寒饮结胸,甚畏寒凉,但觉胸中满闷,似觉有物压之;大气下陷,不畏寒凉,常觉上气不接下气,胸部并无压迫感。

2. 大气下陷证与喘证

两者皆见喘息,但一实一虚,迥然有别。

喘证多气逆作喘,用降气药有效;而中气下陷证,似喘非喘,用降气药立危。

除此之外,两者鉴别要点在于:喘证,必然肩息,脉象多数,或有浮滑之象;大气下陷,必不肩息,脉象微弱而迟。

3. 大气下陷证与气郁证

大气下陷与气郁证都可见太息。

但大气下陷证不可用理气开郁之药,愈开则愈陷,因其胸中短气,常借太息以舒其气;气郁证用理气开郁之药有效,其胸中满闷,常借太息以畅气机,这在临床上是需要细心体察的。

4. 大气下陷与中气下陷证

大气与中气是不同的概念,大气为诸气纲领,中气必在大气统摄之下,故大气下陷,中气失去统摄,亦可下陷,中气一陷,大气失其养料,亦可虚而下陷,故两者常互为因果。

须知大气下陷比中气下陷更为严重,两者可互见,也可各自独立存在。

七、大气下陷证的治疗

大气下陷证的治疗,张氏创用升补举陷法,自创升陷汤,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似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剧者或参伍不调。

投升陷汤可使之下陷之气归其宅窟,则诸症悉平。

该方由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升麻3克,桔梗4.5克组成。

方中重用黄芪之性温稍热,知母凉润,柴胡、升麻皆能引下陷之大气上升,桔梗能载诸药力上达胸中,故用之效。

临证若见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培气之本,或再加萸肉以防气之涣散;若见少腹下坠或作痛疼,陷之过甚,则加大升麻剂量,以升摄之。

药简效捷,颇切实用,临床上还可随兼证不同配伍不同治法。

1. 配培元固脱法

适用于元气本虚,大气虚极而陷,气失固摄,临见大气下陷主证的同时,兼见气息微微欲绝,甚或昏糊,伴有冷汗淋漓,口干、手撒、二便失禁,脉沉弱或微细;

或大出血,剧烈吐泻之后,可在升陷汤中加入人参或西洋参、山药、萸肉、五味子、龙骨等,以培气敛气固脱。

2. 配温阳法

适用于大气下陷,兼见心肺阳虚,或兼肾阳不足。

兼心肺阳虚,则见心冷背紧,常觉短气,胸中满闷,数欠伸,善太息,畏寒尤甚,懒动少言,甚则神昏,咳吐白色痰涎,脘痞纳呆,舌淡脉弱,治宜升陷汤加干姜、桂枝、当归、炙甘草等,张氏回阳升陷汤即为此而设。

若兼见腰膝酸冷,小腹坠胀冷痛,小便清长或失禁,四肢逆冷,脉沉弱者,宜佐以温补肾阳,可于升陷汤加入人参、附子、肉桂、山药等。

3. 配解郁活血法

适宜于大气下陷兼气血郁结,经脉瘀阻之证。

可兼见胁下撑胀彻痛,走窜不定,或痛处不移,久病癥瘕积聚,少腹下坠,小便不利,脉沉细或小弦。

宜于升补大气时配以解郁活血法,可在升陷汤中加入当归、赤白芍、乳香、没药、丹参、血竭、香附、牡蛎等,如张氏的解郁升陷汤。

若小腹坠痛,脱肛较重,可加重升麻,疝坠疼痛明显,可加荔枝核、小茴香。

4. 配滋阴清胃法

适用于大气下陷而兼胃热津伤者,可兼见口干口苦,咽燥作渴,消谷善饥,胃中嘈杂或烧灼,嗳腐吞酸,嗳气呃逆,大便干燥,脉沉略数无力,舌红苔黄少津。

可于升陷汤内加石膏、玄参、花粉、麦冬、太子参、生甘草等。

总之,张氏的大气学说发挥颇为独到,临床应用,亦甚广泛,对大气下陷诸证论治精详,在《大气诠》及升陷汤后所载近30例验案中,可以细加分析,认真探讨。

发布于 2023-03-30 07:19
收藏
分享
目录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