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取名都忌讳一个字,2000年来只有3人敢用,如今却随处可见

中国自古以来取名字就是十分讲究的事,名字是一个人特有的符号,也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与祝福。尤其在古代,古人有着强烈的传宗接代思想和家族观念,所以名字需要按家谱来取,代表着这个家族的传承。

 

而古人取名字,也有一些禁忌,比如字义粗俗,字音有歧义等。有句俗话说“男不带天,女不带仙”,意思是男孩名字要避免用“天”,女孩名字避免用“仙”。古人觉得“天”、“仙”这种,并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承受得起的名字,所以一般人家都宁愿给孩子起一些接地气的名字。

 

但在古代还有一个字,更是无人敢取,这个字就是“王”。“王”是封建社会的君主,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在古代一般人对这个字都会有所避讳,觉得根本压不住。据说这两千多年来,也只有三个人敢用“王”字取名, 而他们又有怎样的命运呢?

第一位:骆宾王

 

小时候,我们读过的第一首古诗,基本上都是《咏鹅》。这首诗是骆宾王7岁时创作的,也因此被称为“神童!

 

骆宾王的名字听上去就应该是个王孙公子,但事实上他出身寒门,因为“神童”之名,在乡间很有名气。

 

而如此的家境,为什么要给孩子起“骆宾王”这样霸气的名字呢?原来这个名字,出自《周易》第64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所以骆宾王,字观光。意思是说:观仰国家大治的光辉景象,适宜以宾客的身份入朝辅佐君王。 

 

家人给起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他长大以后可以入朝为官吧!刚好骆宾王所处的,正是大改革时代,那个时候奉行的是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寒门子弟这才有了入朝参政的机会。

 

骆宾王通过做道王李元庆的幕僚,后来升迁入朝为官,也算是不负家人对他的期盼。

 

但是骆宾王一身文人傲骨,在武则天登基后,徐敬业起兵叛乱,骆宾王写下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言辞犀利,看得武则天怒火中烧,却又佩服骆宾王的才华,不由得叹息:“宰相之过,安失此人?”。 

 

最后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虽然他的结局并不好,但是在唐朝的历史上,依然算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第二位:冯野王

 

冯野王的出身要比骆宾王好得多,他不仅是将门之后,还是皇亲国戚,是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的儿子。家人给他起如此霸气的名字,必然是对他寄予了厚望。

 

而冯野王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志存高远,跟随博士一起学习,精通《诗经》,担任了太子的中庶子。长大后入朝为官,正直爱民,在朝中一直以谨慎细心勤恳闻名。

 

有这样显赫的家世背景,这样的人品才华,冯野王在官场上本应是平步青云的,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在朝权斗争中,他本有两次大好机会位列三公,却遭到奸佞小人的打压,前受石显排挤,后遭王凤陷害,晚年更是跟大司马不和,被逼罢官,落得个郁郁而终。

 

这个德才兼备的冯野王,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没有遇见一位慧眼识珠的明君,但他为官清廉,正直爱民,深受当时的百姓尊敬,有很高的威望,也算是不负天下,不负此生。

第三位:顾野王

 

顾野王出身名门望族,他是江南顾氏第三十世孙,自幼聪慧好学,七岁能读《五经》,九岁写成《日赋》。

因为他仰慕西汉冯野王,所以给自己改名顾野王,希望以后可以像冯野王一样在文学上取得成就。他的才华也确实对得起这个名字,他能诗善文,工书法,擅丹青,尤工人物。而且天文地理、史篆奇字,无所不通,有“江东孔子”之称,还被誉为顾氏家族的“中兴之祖”。

 

虽然顾野王只是一个史官,在政治上没有像冯野王和骆宾王那样的跌宕起伏,但他一生著作颇丰,内容涉及文学、文字学、方志、史学等多方面,不负“野王”之名。在唐末五代,金山亭林重建宝云寺时,还建顾公祠,供奉顾野王。可见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这三位人物可以说是不负“王”之名,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出身寒门的骆宾王,处处遭小人排挤陷害的冯野王,还是一生专注于文史书画的顾野王,他们每个人都活出了精彩的自己,总算不负此生。

现代人起名字已经没有那么多禁忌,什么“天”,“仙”,“王”也都十分常见,这也是现代父母对孩子的期许和祝福,名字只是我们美好人生的一个开始,我们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还是要看我们自己。

发布于 2023-04-20 21:03
收藏
分享
目录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