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贫寒苦难的姜子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作者:扬正
导读
姜尚的一生,是沉静而传奇的一生。从一文不名,到入周拜相,看似偶然,时则必然。中国有句古话:"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德大用,小德小用,无限大穹,自有安排。前半生坎坎坷坷,后半生轰轰烈烈,姜子牙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人了。他的一生,在政治,军事,奇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而其中属军事的建树最高,后世的人还把他奉为兵家的鼻祖。
大家对于姜太公的熟知,除了以上"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对姜子牙的描写刻画;另外,姜子牙八十遇文王的励志遭际,也是世人自我宽解、或者自我激励的传奇。
历史上的姜太公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是齐国的首任国君,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古代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的始祖,被称为"齐国兵圣"、"中国武祖"。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按照司马迁的记述,姜太公的家世也是非常显赫的,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即使算不风头正旺上官后代,也算得上是日渐没落的官后代。据说,姜太公可查证的远祖,可以追溯到炎帝。姜太公是伯夷的后人,因为伯夷执掌四岳有功,统治者就将吕地做了伯夷的封地,伯夷的后人们,为了纪念祖先、记住祖先的功业,就以"吕"为姓,姜太公作为伯夷的后人,也就有"以吕为氏"之说。
由于姜子牙七、八十岁时才开始正式出山帮助周文王伐纣灭商已经算是一件奇事了,再加上许仲琳在小说《封神演义》当中将其已经神化,因此对于这个姜太公基本上算是家喻户晓了。相对很多人而言,姜太公算是幸运的了,就算他是大器晚成。他这匹千里马最终还是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迎来出头的机会,了此一生,这也算是一种机遇吧。不过要想成为名人也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姜子牙在成名之前也是历经了不少磨难。
话说姜子牙在成为周文王的伐纣军师之前一直过着很清贫的日子,而他的妻子马氏见他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是没有什么长进,便不愿意同他一起受苦,过着那可怜巴巴的日子。最后姜子牙也挺有骨气的,他便写了一份休书,只见他写道:"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最终将他的妻子给休回了娘家。
姜子牙在五十岁时曾经做过棘津司厨,在七十岁时又在帝都朝歌卖过牛肉,甚至还在商朝当过官,但由于他听说商纣王残暴无道,于是又选择了辞官隐退。起初他选择在东海之滨隐居,但后来他又听说西岐的西伯侯姬昌爱民如子,于是又千里迢迢的赶到了西岐。这一年他已经七十二岁了。
可以说,蹇运伴随了他的大半生。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是宰牛还是做生意,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一展才华。
当然姜子牙虽然生活过得平淡,但他却并非等闲之辈。他只是苦于没有时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整日地混迹江湖。于是趁着西伯侯姬昌外出打猎的时机,他来到渭水旁边垂钓。这时又引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典故,那边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我们都知道这个西伯侯姬昌他有着很强的占卜算卦的本领,相传在这次打猎临行之前算上一卦。卦象上说这次他猎到的不是龙也不是虎,而是他成就霸业的辅佐之臣。果然他们俩在渭水边上如期相遇。两人经过一番交谈之后,西伯侯对姜子牙的才能与谋略非常的赏识。他非常高兴的说:我的太公爷爷曾经对我说,一定会有圣人来到西岐,并且他将会使西岐兴盛,您大概就是他说的那位圣人吧。随后西伯侯邀请姜子牙随他一起乘车回去,并尊称他为太师。
兵法有云:"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姜子牙在上任一开始就对西伯侯说道:鸷鸟将要搏斗之时,必会先弯曲下身子,收敛起翅膀;猛兽将要搏斗之时,必然先会将两只耳朵垂下,并趴在地上。大王,您在将要伐纣之前必须先要装出一副愚蠢的样子。让商纣王对您没有什么戒备之心。这样您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增强实力,韬光养晦。
姜子牙为了瓦解商纣的实力,并首先选择剪除商纣的羽翼。他引导西伯候一边结交很多的同盟国,一边又向周边敌对的势力发动战争。他们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平定了犬戎,密须等地,紧接着又东渡黄河,到达河东、河西等地,直逼商朝国都朝歌。
自周文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武王9年(公元前1059年),他们同其他的诸侯会师于孟津,众人皆认为伐纣时机已到,但到武王认为商纣还没有彻底的背离民心。武王11年,纣王杀死了忠臣比干,并关押了箕子。周武王认为时机已到,于是率领军队与商朝军队交战于牧野,史称牧野之战。由于商朝的军队大多数是奴隶组成,于是一溃即散,而纣王也自焚于鹿台。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励,轰轰烈烈又高深莫测,实乃大智大慧、全智全能的人物。纵观其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治国、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 最着。太史公司马迁也说太公的军事战略思想是後世兵家一直遵循的圭臬。因此说,姜太公称得上是中华兵家之鼻祖,战略之渊薮。
姜子牙虽然命运不好,但他胸怀大志,勤奋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因此,姜子牙发奋啃兵书,在那个垂钓的地方一跪就是十年,直到暮年,才遇到了西伯姬昌,有是施展才华的时机。
事实正是如此,一个人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才肯吃常人难吃之苦,受常人难受之罪,在对身体的自残中,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后退的可怕。如果姜子牙不是由于家道中落,出身在贫寒的农村,如果没有饱受饥寒之苦,如果没有想过要改变这种可悲的处境,姜子牙绝对没有如此大的毅力的?这对于那些膏粱子弟,整天只知道保暖思淫欲的贵族子弟,是想都不会想到的。
老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帮皇帝"打天下",更能帮皇帝"守天下"。也就是所谓的"一站式服务"。老姜可能是最早开启这项服务的人,所以西周政权得以稳固,皇帝和百姓对他都爱戴有加。姜太公最后活到了139岁,并且流芳百世,受后人敬仰。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发布于 2025-07-06 02:15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