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全国最值钱的牌匾了!
“三苏祠” 何绍基题
牌匾最初运用在帝王的宫殿上,后来逐渐发展到文人士大夫居所,或彰显祖德,福佑后昆;或寄托理想,激励壮志;或教育子孙,昭示后人,堪称不朽的牌匾,传世的墨宝!从题写范围上划分:
主要有木质、石材和金属三种,但以木质居多,石材和金属的较为少见。牌匾漆地以黑色居多,也有紫、红、蓝、绿、棕等颜色。文字最常见的是真金字匾,所谓真金字匾,即在字上敷贴金箔。
“同仁堂”可以说是“中药”的代名词!1669年创立,历经八代皇帝。同仁堂最早的一块匾额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壬戌科的状元孙岳颁题写,现在的匾额则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写!
北京的“都一处”烧麦馆的牌匾据说是清乾隆皇帝所书,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不但字号为乾隆所赐,而且现在其店内所摆虎头匾也为乾隆皇帝御笔。
乾隆年间,纪晓岚被推为一代文宗,人们都以能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附庸风雅,请其为自己新建的宅第题写匾额。纪晓岚郑重其事地为其题写两个大字:“竹苞”。并说是取自《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以贺其豪宅落成,同时祝其家族兴旺。
“宝古斋” 翁同龢题
再往下说,还有同治、光绪二帝的老师翁同龢就写有菇古斋、尊汉阁、宝古斋、赏奇斋和秀文斋等5块匾。清代著名书法家宝熙,多罗克勤郡王等人也都为当时的老字号写过牌匾。
“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最初其主要是在前门外做生鸡鸭买卖的小本生意。由于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德聚全”濒临倒闭。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改名为“全聚德”,并礼请当时的秀才钱子龙题写了匾额!
吴昌硕题
徐悲鸿题
而近现代,书法家、政界要员、文人等也在光顾琉璃厂时写了很多牌匾,有李鸿章、梁启超、康有为、徐世吕、吴佩孚、郑孝胥、黄宾虹、张伯英、曾国藩、张大千等人。现代文人和书法家写的牌匾也不少,如郭沫若、启功、赵朴初、邓拓、舒同、李可染、吴作人、溥杰诸人,都在琉璃厂留下了墨迹。
“来今雨轩”始建于1915年,由当时中央公园董事会发起成立,匾额最初由民国画坛声誉颇高的徐世昌所书,1966年,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题写的匾额被摘下做了厨房面板。1971年重新装修油饰后,据说是受周恩来总理之托,有“中国第一书法家”之称的郭风惠题写了“来今雨轩”四字。现匾是1985年赵朴初所题,郭风惠版本匾额被摘下存于库房。
赵朴初题
溥杰题
赵朴初题
赵朴初题
沙孟海题
赵朴初题
毛泽东题
牌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自秦汉以来延绵二千多年,可慢慢地随着年代的消逝,古代那些诗情画意,底蕴深厚的匾额书法,成了逐渐在消失的文化遗产…
发布于 2025-07-11 07:55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