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朱元璋测字:地上画一竖,3个测字师各有妙解!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充满传奇也有太多辛酸。他成为明朝开国皇帝之前,当过僧人,还当过乞丐。今天所要讲述的,便是朱元璋当乞丐时,在街上找测字先生测字所留下的传奇故事。
传说,朱元璋有一天乞讨到了濠州城,很是落魄郁闷,眼里充满了迷茫。
忽然,朱元璋瞧见了街边有一个测字摊,那位测字大师长得仙风道骨,看起来与那些江湖骗子截然不同。这位测字先生还带了三个徒弟,也显现出不凡的气质。
朱元璋顿生好奇之心,于是走上前去,将自己好不容易讨来的饭食钱奉上作为卦资,然后用树枝在地上划了一“竖(丨)”,请测字先生测解。
测字先生见后,说道:“今天不收客官的卦银,让我三个徒弟替您测解一番,考考他们的本事,先生意下如何?!”
朱元璋听说可以免费测字,求之不得,当即满口应允。
于是,测字先生便让三个徒弟给朱元璋测字,他自己则去接待其他的客人。
首先,由测字先生的大徒弟替朱元璋测字。他看了朱元璋在地上划的一竖(丨),乍了乍舌,又朝师父看了看,这才小心翼翼地测解道:“客官划的这一竖,划的不是太直,笔画有一些歪偏,看上去很像丐帮弟子所持的打狗棍!……”
朱元璋听了,心想这是大徒弟从他的衣着装扮上,看出了他目前的窘迫境遇,因此并未表现出太多惊讶!
接着,朱元璋又在地上划了一竖,让二徒弟测解。
二徒弟看了倒也干脆,直接对朱元璋测解道:“你划的这一竖,很像一根旗杆,日后定能当上大将军!”
朱元璋听后,心中微喜。但他却不动声色,又拿起树枝,同样在地上,用力地划了一竖,让小徒弟测解。
小徒弟看后测解道:“先生所划的这一竖,又长又直又刚劲,线条粗大饱满,活脱脱就是一条通天之大道,喻示先生将来必定是通天达贵之人!……”
小徒弟说完,便欲对朱元璋行跪拜大礼。
测字先生猛然见到小徒弟的行为,也是大感吃惊。他忍不住往这边望过来,这一望不打紧,当即将他看得呆在当场——
原来,从测字先生所处的角度望过来,他见到朱元璋划在地上的不是一竖(|),而是一“横”(一),也即“一”字。而这“一”写在地上,地乃“土”,合起来就是一个“王”字……
测字先生又仔细端详了朱元璋一会儿,发现此人虽然衣衫褴褛,但却器宇不凡,而且长相奇特,命格与常人不同。
测字先生很是惊奇,但还不是百分之百肯定自己心中的测推!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向朱元璋说道:“小老儿斗胆,敢否恳请先生再赐一字?!”
朱元璋于是从测字先生的摊位上拿过笔来,思考许久,最终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帛”字。他这几年饱受贫困之苦,最希望的就是变得富有,而“帛”字即很好地代表了这一寓意。
测字先生从朱元璋手中接过字来,细作推测之后,便慌不迭地三步并作两步,从摊子里走出来对着朱元璋双膝跪地,俯身就拜。
朱元璋感到很惊愕,请测字先生详解。
测字先生这才起身,指着朱元璋写的“帛”字,对其测解道:“方才,您写下一“帛”字,这个字的上半部分为“白”,乃是天下至尊至贵之人的尊号中,第一个字(即:“皇”——作者注)的首部;而“帛”的下半部分“巾”,为天下至尊至贵之人的尊号中,第二个字(即:“帝”——猜谜兼拾趣注)的字尾部分……”
测字先生见朱元璋不置可否,于是又继续补充说道:“加上我细观您的面相,可以断定:您日后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朱元璋听后,心中甚喜!于是向测字先生承诺:“他日若得辉煌,定当厚赏先生!”……
果不其然,朱元璋后来加入红巾军,不断壮大势力,最终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政权。
朱元璋成功崛起并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之后,没有忘记对那位测字先生的承诺,于是便派人四处寻找。
然而,朱元璋找到测字先生后,他却婉拒了朱元璋的各种厚赏。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求一物,可以使其云游四海而不受阻碍!
朱元璋闻之,回答道:“先生果然是高人,这有何难!”
朱元璋说罢,命人拿来一柄白扇,然后亲手在白扇上写下:“江南一老叟,腹内罗星斗;许朕作君王,果应神仙口;赐官官不要,赏金金不受;持此一握扇,横行天下走!”……
以上这则脱胎于《明朝小史》中的民间传说,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体现朱元璋“天命所归”、“不忘本”的“实诚”而已!……
虽然并无史书替他增加“神奇色彩”,可民间却依靠史料创作出了这一精彩的故事。
无论是为了消遣,还是为了陶冶情操,或为了增长见识,以期“明智”,读这样的故事,对受众都是大有裨益!读友们以为然否?敬祈提出宝贵见解和观点!
#文章首发挑战赛#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