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史湘云贾探春的“日边红杏倚云栽”,是有隐喻的
文/赖晓伟
来点干货。
我之所以要提“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句诗,是因为它在《红楼梦》里先后出现了两次,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该诗非同寻常。
很可惜,它一直不被大家所重视,原因在于没几个红学家是真懂《红楼梦》的。他们自然就不知道《红楼梦》写了些什么,以至于至今仍停留在“曹寅家事说”“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的错误层面上。
我们再来看“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句诗,它第一次出自史湘云之口。
请见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节。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
第二次出自贾探春之手。
请见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探春抽到的是杏花签,说这是“外头男人们行的令,许多混话在上头”,便红了脸,扔在了地上。袭人等人捡起来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枝杏花,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该诗出自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全诗为:“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在《百度汉语》这样专业的汉语词典里,“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这两句竟然被汉语专家们翻译为:“天上仙家的碧桃树沾染着雨露种下,太阳边的红杏倚靠着云彩而栽。”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该诗的创作大背景,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原来这是唐代诗人高蟾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落榜之后写给礼部侍郎高湜的一首拜谒诗,所以标题有“下第”二字,“下第”即落榜之意。该诗表达了高蟾的怀才不遇和不满,并希望能够得到高侍郎的举荐。
究其原因,按唐代的科举惯例,举子在考试之前先得找门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和举荐。没有门路的举子,就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89.6 购买回头我们再来看《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该诗按字面上大意是在说:天上的碧桃有雨露帮助滋润,日边的红杏有白云作为依靠。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了秋天的江上,开花的又不是时候,不是春风习习的时节。
实际上,高蟾以“天上碧桃”和“日边红杏”来作比拟。暗喻天子脚下的门生受到了皇恩雨露的特殊照顾,有的人就是靠着自己朝廷里有人才得以考上,而像我这样无依无靠的外乡人真是生不逢时啊。
现在是不是也有点这样的意思呢?比如说清华北大会更照顾北京本地人一些,在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的子女也更容易考上清华北大?
我在前面就已经说过,《红楼梦》其实是一部清宫秘史,它是用密码写成的。所以“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句诗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作者刻意为之。是作者特意从文林诗海中挑选出来,用来应景的。没有饱读诗书之才,是很难想到这句诗的。
这是因为,“天上”并非指天空上面,而是指皇帝、朝廷。“日边”也并非指太阳,而是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
比如说,清朝李渔《风筝误》中的“羽书飞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边。”一句,“日边”是指京师。又比如说《钦定日下旧闻考》这一本书。这个“日下”,并非指太阳底下,而也是指京师!
所以,史湘云和贾探春引用“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句诗,是向我们暗示贾府本身就是大清皇家!
比如说湘云后一句的“御园却被鸟衔出”,这个“御园”就是指皇家的御花园。
而贾探春在抽到“日边红杏倚云栽”之后,大家玩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作者无非是向我们暗示这绝非玩笑,而是贾探春最后真的做了王妃,她的人物原型就是康熙朝的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三十年(1691年)六月,固伦荣宪公主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成了货真价实的王妃。当然,这是后话了。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第一百零二讲:其实,《红楼梦》多次染指乾隆!
第一百二十七讲:贾探春为什么不认亲舅舅赵国基?
其实,尤二姐也是大清帝后!
为什么连鬼都怕贾宝玉?脂砚斋掀起面纱,露出宝玉庐山真面目
其实,薛宝钗乃清朝副后,系跳井自杀!脂砚斋澄清了历史真相!
连清史也不敢记载,红楼梦却大胆披露,贾元春死亡真相!
实际上孝庄确实下嫁了,但嫁的却不是多尔衮,真相就在红楼梦上!
发布于 2025-07-29 02:34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