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香等于多少时间?古人的计时方法

我们现在用的是24小时制,这也是全球通用的计时方式。但在二十四小时制度出现之前,古人是怎么计时间的呢?他们使用的纪时单位又是什么?我们平时也常听说“一炷香的功夫”来形容时间,那么一炷香到底能烧多久?一柱香又是多少时间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方法吧。

一柱香等于多少时间

在古代,人们常用“一炷香”的时间来计量短暂的时段。一炷香大约燃烧三十分钟,也就是两刻钟左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用“一盏茶”来形容时间,即从茶端上桌开始慢慢品尝到茶凉到可以入口的时间。夏天大约需要15分钟,冬天可能连10分钟都不到。由此可见,古人经常用“一炷香”或“一盏茶”的方式来表示时间长度。

古代计时的常用单位

一、时辰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命名,并沿用至今。时辰以午夜为起点,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

* 子时(夜半):23时–01时

* 丑时(鸡鸣):01时–03时

* 寅时(平旦):03时–05时

* 卯时(日出):05时–07时

* 辰时(食时):07时–09时

* 巳时(隅中):09时–11时

* 午时(日中):11时–13时

* 未时(日昳):13时–15时

* 申时(哺时):15时–17时

* 酉时(日入):17时–19时

* 戌时(黄昏):19时–21时

* 亥时(人定):21时–23时

二、刻

古人使用漏壶计时。水从壶孔中缓慢流出,箭杆随水位升降,通过箭杆上的标记观察时间。漏刻可分泄水型和受水型。后来人们发明双壶补水装置,使漏壶出水均匀,提高计时精度。

三、更

汉代宫廷夜间值班人员分五班轮换,称“五更”。每更对应一个时辰:

* 一更:戌时 19:00–21:00

* 二更:亥时 21:00–23:00

* 三更:子时 23:00–01:00

* 四更:丑时 01:00–03:00

* 五更:寅时 03:00–05:00

四、点

在漏壶计时法中,一更被分为五点,每点大约相当于现代的24分钟。《西游记》中提到的“三更两点”即深夜11:48,“五鼓三点”指凌晨04:12。

通过这些计时方法,古人能够精确掌握时间,并把日常生活中的短暂时间段用香火、茶水和刻点来衡量。

发布于 2025-08-29 07:50
分享
目录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