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商鞅

編輯:孫宏賓


一 代 名 相━━商 鞅

时光如梭,一晃十年已过,商鞅已经十八岁了,且满腹经纶,特别对治国策畴大学问,他更令人惊叹!实乃锺静离去之后,商革请了一位先生到家里来为商鞅授学问,因他的聪慧愈来愈惊人,连他父亲也招架不住了。就在他十八、九岁时,他的才华,被魏文侯的相国公孙痤获悉,公孙痤曾对魏文侯说:「商鞅此人,如不用便把他杀了!决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但魏文侯并没有把公孙痤的话放在心上,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他。(商革是魏文侯的家臣之故)


当时秦国是秦孝公主政,他求才若渴,颁下一份“求贤令”,道:「谁能想出好办法使秦国强盛,就让他做高官,还封他土地」。商鞅听到这消息,便不理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魏国,到秦国去了。(白话就是放他去秦国)


商鞅是在秦孝公元年进入秦国,三年变法,五年当上左庶长,十年为大良造。当他进入秦国,通过景监介绍晋见孝公,面议国事共三次。第一次谈话谈到孝公直打瞌睡,据他说、谈的是“帝道”,第二次讲“王道”,孝公依然不感兴趣,以为不切实用。到了第三次,便大谈“霸道”,于是“语数日不厌”,商鞅讲霸道,就是经世致用的富国强兵之路,他模透秦孝公急欲强盛的心态(即心急)终于把秦孝公打动了,从此,商鞅也开始受到秦孝公的重用。


在秦国讨论是否变法时,商鞅力排众议,舌战群臣,无惧无畏,力主变法。商鞅反驳保守的大臣说:「愚笨的人在事情发生后,还不知道为什么;聪明的人都能作出正确的预见(预知之见),只要能使国富民强,就不必师法旧制,也不必师法旧礼」。



此段原文在《商君书》第一卷━━《更法第一》。

原文:第一篇第三段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1·3)

(1·4)孝公曰:“善”。

(1·5)甘龙作“反驳语”(省略)

※郭偃:晋、掌卜大夫

 

在商鞅的力主下,秦孝公终于接受变法的主张。经过艰辛的努力,商鞅终于在秦国变法成功,秦国开始强盛了。


变法二次中,第一次变法提出四条;第二次变法,提出六项,共十大重点。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所谓:「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正是也(王充《论衡》)。


商鞅变法有功,又使计打败了魏军,秦孝公大赏商鞅,把于商之地赏给商鞅,因而商鞅又号为“商君”。


同时,也实践了他的杰出思想。(1·6)……「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知作智解),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商君书》


至此,商氏一脉,威震天下,商鞅少年梦境━━应验。


是谁?造究了商鞅!是谁?点了饿虎下岗穴,一代名相出“商家”!是执有“无字天书”的那个人。


※世俗之人,认为风水始于汉朝的郭璞,是吗?

孔子去逝,子贡择地以安之。当时有人提供一地给子贡看,子贡观之,这地是帝王之龙穴墓地,吾师不宜,故另择之。而这帝王之地,却是后来汉高祖刘邦安葬的。但说也奇怪,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祭孔大典,也是始于大汉天威的刘邦

※世俗上的风水堪舆,有三元,有三合,有玄空,有蛮头,有理气,有九星,有……。多到无所适从,但偏偏唯独不见“三才”堪舆?《地玄盘》就是三才堪舆之学,始于商朝。有“天地人”三针应用。使用配合二十八宿,其内容有日、月五星、九州九星、河图、洛书、纳甲、纳音…纯属紫微体系的(紫微以纳音立盘)全部归属黄帝的《六十甲子》,成书体现在之《归藏易》与《连山易》并用。

 

※这《地玄盘》的体系,要从黄帝制定六十甲子开始,有龟甲头、有龟背应天五星、有龟腹应地九星,配大衍9、5数应用。除了锺静得到,最后流到汉·黄石公手上,再授给张良。这门“地理”绝学都在“兵家”之手中,与《阴符经》合而为一,发展成“兵家地理形势学”。帝王将相必知之术,从不流入“市井”。若论流程“钦天门”最清楚。

 

※一句真心话,官方与民间的学术,在汉朝已经分割了。而钦天门重要的紫微文化资产,在“先秦”都已完备了(学理架构)。从汉到魏晋南北朝,是发展的颠峰期(应用发展),再到大唐贞观之治止,《紫微六甲神数》已被先贤豪杰发挥到极限,走完了“紫微”的辉煌历史的史页(于今正在还原中)。

 

※现代人用的“紫微斗数”是由原有的《紫微六甲神数》在明朝中叶被人篡改的。且清朝自努而哈赤始,采用的都是女真族俱有的“满州文化”,并没有继承先文化。在此清朝百年中,有多少文化再次断层……又引进西方文化……何况在今日的民国时代,(周灭商,周人是把前文化全部转移接收的)差别是很大的。


 

秦孝公名渠梁,在位23年(公元前361〔庚申〕~前338年〔癸未〕)。


《过秦论》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入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闻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河西之外」。写的正是孝公一朝君臣的功绩。


不过,秦孝公去世后,由于商鞅处正严厉,过于暴烈,又容不得反对他主张的人,因此树敌太多,积怨及深,特别是连秦太子也得罪了,这就种下了不幸的祸根。


是的,任何社会实践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变法维新更是如此。秦孝公的死,也使商鞅失去了权力基础,继位的太子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对商鞅旅行了疯狂的报复。他们不仅以诬告陷害的方式迫使商鞅谋反,而且以最残酷的死刑━━车裂(五马分尸),将商鞅活生生的扯裂了。恰如商鞅先祖所处身的“饿虎下岗穴”,贵则贵了,因其气太烈,终难逃酷劫,龙脉之道,玄妙之极。


据说商鞅在四肢被车裂的一刹那,曾厉声大叫道:「玄女姑姑!商鞅不悔饿虎下岗大龙穴,……商鞅生为人杰,死为鬼雄,轰轰烈烈,四十年人生足矣,有何足惜!」(与秦孝公去世同年(癸未))。自言:“羊入虎口”。一代宠臣名相,就在历史上划下句点。影响到将来中国的统一,功不可灭。


九天玄女锺静,在晋国妙点“饿虎下岗大龙穴”,造究了一代名相━━大良造商鞅,为秦国的强盛呕心沥血,千古留名。只可惜“此穴”火气太盛,再加上商鞅的本命属性阳刚之极,当“盛火”与“阳刚”两者相遇,自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但物极必反,商鞅的残酷收场,商鞅在“梦中”早有知觉,锺静当年“点穴”就已察觉,只是难以人力逆反“天机”而已矣(也只有如此,才能造究人杰)。




点好穴给后代,本属好事一桩,但后代若无“福缘”或“德性”不佳,必反得其果,贻害子孙,堪舆家不能不慎(风水在德,不在功夫好不好)

在春秋战国时,就有“军功赐爵表”。见《云梦秦墓竹简·军爵律》此制度萌芽在春秋,形成于战国。在秦崛起的历史上起了很大作用。共分二十级。〔彻侯:(爵位和待遇与三公相同)〕

商鞅:
第一次是左庶长(第十级)〔十一级是右庶长〕
第二次是大良造(第十六级)〔十五级是少良造〕
※大良造,亦可名“大上造”。少良造,亦名少上造。(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


 

但有一点必须附带,商鞅的兵法,有锺静传授他的一部“天机八门阵”,亦名“玄机八门阵”,是由━━“五星阵”演化而成。其名总称《兵机大法》,诸葛亮的八卦阵,都从五星阵来的。其内涵来自紫微《风镜》里。例如,里面有言:「玄女见孙膑为“狮形”相者,必善机谋,乃将帅统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庞涓为“鹰形”之相,性情变换不定,多不得善终,但任职武者而显其贵……」。后面又说:「传授兵法,因人而异,视其“相性”,而传不同“法门”,忠奸之辨,不在当事者,而是为师者……」。

 
1
古有明训:「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真正懂阴符遁甲者,都是一代的“上医”,诸如:黄帝、姜尚、鬼谷子……真是代代有人。但请问?这些上医者,都是由“什么样的人“传授下来的?而一般人为什么得不到?纵算是神话,却有“真学”在此,而得者“自得其乐”,玩薾世间……。
2

为什么有很多好学问,都留在“帝王将相”的身边,而不许留入“市井”,真的都是“秘笈”吗?不是的。而是这些身为将相们都俱有很好的学问,且━━“师出有门”,才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就算是宋朝的理学家,个个也是“师出有门”。哪个没有师承,没师承,他们的学问又代表什么?

3

写《太玄经》的杨雄,写《元苞经》的卫元嵩,都师承严君平(四川人),严君平师承郭郎石(四川人)。

4

五祖传授衣钵给六祖,六祖就注定了四处流浪的命运,有十六年之久,在流浪中,险遭恶虎扑杀的,所幸得一女子相救,为了还不是逃避神秀的追杀,这就是六祖“得者”必付出的代价……。相对地,他的弘法,也成就了禅宗,更不负祖师及达摩东来中土的愿望,这样,才得之有意义。切记:「没有“师出有门”绝学不会“显世应世”的」。千真万确。

5

当今很多学五术者,常以“自己为师法”自居,仰首只是羡慕前贤先圣。故自古迄今,绝学不传后,“宁愿失传”。代代皆是,这是不足为奇的铁证。为什么?你得了“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且谁是你“师承”的依怙?当没有任何“依怙”时,什么“秘笈”也没有用…只有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中,生命的终点还是交出一张空白纸…。

6

为什么要写这些,“紫微”这一门学问,是由黄帝战蚩尤,这一战役中,终于打出了“紫微”生命的火花,而它具有的学问,尽在━━“夏、商、周”。在此三代中,全部交待清楚了(明清的斗数不在此内)。包括“四化”。四化不是“论命”的专利品,它源于“纵横家”。回归兵家、法家的世界里,才能见真章。若有虚言,就不出自“钦天门”。

7

阴符遁甲,就是《兵机大法》,摆明的就是━━「兵家军事布阵战略学」。紫微斗数原有的、本有的,不是被分化出来的。当今还有学习奇门遁甲的人,想跟紫微斗数衔接起来,真不知所云何物?紫微斗数内就有奇门遁甲、风水地理……不待发明,因它已经具体存在了。

发布于 2022-12-08 06:23
分享
目录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