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白露身不露,宜补脾养肺,几个养生妙招,预防秋燥!
发布时间:2023-09-10 10:41:55 | 更新时间:2023-09-10 10:42:40 | 来源:大师看风水

图片


进入了白露节气,天气在热与凉之间徘徊不定,说不清是夏风和秋风谁迷恋谁,唯独知道,真正的秋凉就要开始了。


俗谚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意思是处暑后仍然很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十八天后到了白露,因天气转凉,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尤其晨夜更添寒意,渐宜着长袖长裤,以遮盖四肢。尤其不要露脚,注重足部保暖。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这个时节凉席可以收起来了,睡觉一定要记得盖被子,关好门窗,不可贪凉。


一、睡前泡脚,解乏养阳


图片


秋天阳气内收,气血亏虚的人不能外达,容易肢体寒凉。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双脚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特别重要。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秋天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泡脚啦。


话说“秋天洗脚,肺润肠濡”,是说泡脚可以调整脏腑的功能,改善脚局部的血液循环,祛除寒冷,对改善睡眠也有帮助。


泡脚不需要汗出淋漓才能起到作用,以微微汗出为宜;泡脚最佳时间是每晚睡前(21-22时);水温40℃-45℃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


另外,白露过后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吸汗。夏天喜欢赤脚穿凉鞋的女士,天气变凉后,最好穿双袜子,注意脚部保暖。


二、养护脾胃


图片


虽已入秋,但暑湿还未完全消去;加上人们在夏季进食了大量寒凉的食物,多有脾胃功能不佳的现象。


想要吃进去的食物或补品,能够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气血,调理身体上的“虚弱”,就一定要做到先通后补。


即通过疏通脾胃之经气,改善脾虚,加强脾胃吸收、运化营养物质的能力,从而滋养全身。


揉腹能很好地改善我们的脾胃不佳、气血不足,从而使身体感受到明显的清明、通畅。


同时,入秋后,宜多吃一些平补食物,让脾胃热热身,养生效果会更好,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选择山药、大枣、红薯。


入秋后,“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容易出现口鼻干、皮肤干、口渴等现象,饮食上,要多吃些滋阴益肺气的食物,如:梨、银耳、莲藕。


三、早卧早起,减少消耗


图片


比起补益之品,更为快速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且减少殚精竭虑的各种消耗。


补益之品是开源,而不熬夜和少思虑则是在节流,一边补一边大肆消耗的做法,对养生是毫无意义的。


民间常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此时,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越来越盛。


大家应该顺应秋收的天地之气变化,早睡早起,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体内阳气的升发,减少消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且简单的秋季养生大法。


四、经络养护


图片


立秋过后,气候愈发干燥,预防秋燥应多喝温开水,以保持肺脏和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因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1. 防鼻炎,揉列缺 


秋天五行对应肺脏,多燥邪,很多人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会在此时复发,可按揉列缺穴,有宣肺祛风、止咳平喘的作用。


操作:拇指指端按压穴位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持续3~5分钟。


如果咳嗽、气喘,可以每晚睡前揉按这个穴位,既能缓解肺系疾病的症状,还能达到安神助眠的作用。秋天的夜里,一场好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


图片


2. 保健,灸涌泉 


随着气候逐渐转凉,有些人易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可坚持晚上用艾条灸涌泉穴(双脚),时间在15-30分钟,灸到涌泉穴处皮肤微红,身体微微发热为宜,有引火下行、养神安眠的作用。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