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骊山老母殿抽签 内容: 骊山庙会的来历骊山古庙会---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女娲娘娘的诞辰,每年这个时候,传说中「女娲补天」炼五彩石的地方——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吸引大批的善男信女和八方游客前往,浩浩荡荡的朝圣队伍,使得平日静谧的山谷灯火辉煌,各个道观庙宇香火缭绕,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一大盛典。 久负盛名的「单子会」因为庙会要持续好几天,当地群众祭祀女娲娘娘时,便携带床单和干粮,夜宿骊山,此风俗沿续至今,所以骊山庙会在当地也被称作「单子(床单)会」。 临潼的古庙会历史悠久,每年的庙会,当地的文化局、旅游局以及区政府都会提前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布署安排,山上会举行各种文化活动,传统的道场法事、抽签解卦占卜或者秦腔表演,这些都成为当地民众的一道精神文化大餐。 老母殿——「天佑好子」骊山老母殿,是人们为了纪念人文初祖女娲氏而建的一座大殿,此殿在当地久负盛名。 相传,不孕的妇女们来此求子,有求必应。 所以一年四季香火旺盛,此老母诞辰,游人香客更是如织,其中不乏许多外地游客。 家在黑龙江的张先生说,自己是来西安做生意的,无意间听说骊山有庙会,所以跟同事一起过来,给家人拜拜,求个平安。 「没有想到骊山的庙会竟然这麽热闹,不光欣赏了美景,还了解乐当地的民俗,真是不虚此行!」张先生说到。 骊山老母黎山老母是女娲娘娘吗骊山老母就是女娲娘娘。 黎山老母,因其居于骊山,也称作骊山老母。 根据两处书记载和传说:《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长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的记载。 骊山乃老母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汤,亦是老母之圣德也。 可以得知,黎山老母便是当年补天的女娲娘娘。 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中国各个地方关于女娲和骊山老母的传说都或有不少差异,要看题主处在什么地方了,所处地方关于骊山老母和女娲娘娘的描述如何了。 三圣母是不是梨山老母不是,百度上自己找. 简介如下西岳庙是为华岳之神——白帝少皞而建的,当然华山上的女神三圣母也常来此地. 华岳三娘,聪明美丽,心地善良. 天旱,她呼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亲们有了难处前来求她皆有求必应,抽签问卜无不灵验,在她的关照下,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姓们十分感激她,都尊称她为“华岳三娘娘”. 为了报答她的恩德,便给她在西岳庙里专门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即:西岳庙的圣母殿). 殿内供华山三圣母即华岳三娘及其子沉香和三圣母侍女灵芝. 到此瞻仰和祈祷的青年男女络绎不绝. 美丽端庄的华岳三娘,不但是世人心目中的爱情女神,而且还是人们心中的福神. 骊山老母,《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长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的记载. 《汉书·律历志》将骊山老母称为“骊山女”,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骊山女亦为天子,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 骊山乃老母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汤,亦是老母之圣德也. 骊山老母不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民间祭祀老母的活动也由来已久. 农历正月二十日民间制作面饼是为纪念老母炼石补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骊山老母庙会,历时五天,届时,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骊山老母是什么神仙? 据【骊山老母玄妙真经】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为上八洞古仙女也。 骊山老母灵签第一签斗姥者,【无上秘要】云:斗姥天尊乃先天元始阴神,因其形相象征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天尊。 又【斗姥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云:斗姥上灵光圆大天宝月,号曰九灵太妙中天梵斗姥元君,因沐浴于九曲华池中,涌出白玉龟台、神獬宝座,斗姥登宝座之上,放无极光明,化生九苞金莲,应现九皇道体,为北斗众星之母,综领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润群生,故又称无极大天尊。 【集仙传】所载:骊山老母天姿绰约,风华绝代,尝作阁道于骊山。 秦时始皇帝游此遇之,惊其艳,欲侮之! 因受老母施法以惩,乃罢。 自此之后化为老妪,人遂以老母称之. 。梨山老母的梨山老母宫老母殿位于古都西安以东20公里的骊山第二峰头上。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殿宇恢宏的巨型宫观。 供奉着闻名遐尔的人类始祖骊山老母。 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骊山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老祖母的盛名,而声播四海,游人如织。 梨山老母殿,也叫老母宫,是商朝时期的女娲祠演化而来。 在秦代,唐朝广德元年,明朝万历年间,清朝顺治时期,共和国建国初期和1988年,曾经数次增修或扩建。 2001年由现任老母宫主持陈圆明道长,率道众节衣缩食,多方募集资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重修后,才成就了如今肃穆庄严,规模宏大的道观群体。 老母殿坐北面南,占地20余亩,殿堂房舍80多间,三节庭院。 依次为山门,三霄宝殿和老母主殿,配以东西厢房,殿后廊房,古树名木,香烟袅袅,道乐阵阵,庄严和谐,令人神往。 游人到此,由老母殿停车场拾阶而上,来到殿南道场,眼前便见道观山门,圆拱大红门眉上方高悬“老母宫”牌匾,为陕西省书法协会主席钟明善先生墨宝“天地人寰肇始老母乃先祖,日月星斗生辉大道是本源的金色门联。 ”全面诠释了骊山老母是生化天地万物之母,开启大道教化之始祖。 走进山门,但见金甲灵官正祺威严,青龙,白虎两边护法。 道家讲求天人合-,阴阳合谐,烧香礼拜,当我们用灵魂与灵官爷对话之时,如果你是爱国守法,孝悌忠信之士,会得到灵官爷无上祝福,有过错者,诚心改良,也会得到灵官爷保佑。 山门两边放置的是铁锅、铁缸等文物,为明代神宗皇帝万历戊子年铸造。 铁锅高0,73米,径口1. 25米,重750公斤,铁缸高1. 29米,径口1. 08米,重1500斤,是古代老母殿庙会期间为朝山香客煮粥和盛水之用,也像征道家水火既济,阴阳和谐之意。 铁锅,铁缺铭文清晰可见,其文曰:“安炉铸鼎,以大炊功。 神明普照,众输资成。 南方火沸,北方水涌。 两者既济,福寿无穷。 ”“安炉铸鼎,以大炊功。 东厨永赖,万姓依生。 水资北府,火取南丁。 二者既济,普利无穷”。 过山门前行数米,来到三霄殿前。 三霄殿供奉碧霄、云霄、琼霄三位女仙。 三霄殿门上方的“母即师也”门匾正向我们讲述着三霄娘娘与骊山老母的师承关系。 相传,三霄娘娘为正财神赵公明之妹,得道成仙时,天意让其助周伐纣,三霄却违返天意,被姜子牙打败,后来拜骊山老母为师,重新修炼才得道成仙。 三霄娘娘是主管人间寿、禄、寿的三位最高女仙。 道教认为三霄也代表天、地、人三才,只有天、地、人相谐相处,福、禄、寿才会与人终身相伴遂。 在三霄殿正北边,是巍峨壮观的老母大殿。 两殿相距20余米,中间筑有巨型焚香炉,炉内香火旺盛,香烟腾腾。 老母殿殿基隆起,殿宇仿故宫太和殿全木古建,四周环以汉白玉石护拦,飞檐彩拱,金色屋面,庄严肃穆,大气恢弘。 善信游人驻足于此,怦然心动,肃然起敬,于万念俱寂之刻,顿起崇然祈福之心。 当您小心翼翼地跨过大殿门槛,在金色“创世圣母”牌匾下面,那尊正襟危坐,身坡锦袍,面露慈祥的巨型金身法像,就是声名赫赫的骊山老母。 老母高坐于龙首莲花座上,仪表穆穆,令人肃然起敬,默然心动,两边金童,玉女护法,再左右供奉着斗母,地母,碧霞元君,观音老母,文殊,普贤菩萨,以及金,木,水,火,土。 风,雨,雷,电,太阴,太阳,经坛土地等各位尊神。 满殿祥光四溢,和谐灵通。 祭品桌上香花纷繁,烛光闪闪,三方祭榻上,善男信女,躬身焚香,虔诚慕拜,以求健康平安,子女成才,事业发达,万事如意。 这真是骊山老母慈悲无限,芸芸众生心想事成。 在老母大殿后东侧南隅,置求签问卜一桌,是善信游客问吉祥之处. 求签之人,双手执签筒上下摇动,尔后遂取-签,道长依签取票,这签词清楚易懂。 君不见大殿抽签者常常人头攒动,恐后争先,踊跃异常,究其缘故,原来是神灵签应,默契天地人心之故。 当您心怀喜悦走下台阶,可见殿外西南角有一株蓊蓊郁郁的老皂荚树,据《华清史话》记述:此树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七月七日在生殿“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爱情盟誓后,在老母殿亲手栽植地笫一棵树。 它那粗壮的身躯和伸向苍穹的手臂,见证了老母殿历史远久。 因感悟老母磅礴灵气,树身-人高处渐显猪八戒脸型,今古观得以重修,又逢和谐盛世,八戒又高兴的在其额头上又生出双角,呈现龙首麒麟之形。 道法自然而然,弘老母之德隆,也彰显宇宙万物禀道生为一体的自然法则。 游人到此,都会系上-条红丝带,以求青春永驻,健康长寿。 当此之后,回首瞻望,又见老母殿门额之上悬挂着“道法自然”“始判天地”“至圣至尊”三块门匾,心中又一次升腾起对骊山老母的崇仰之情,又见多幅盈联嵌于红柱之上,不妨依次吟来,“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类咸享。 ”“弥天济世功与日月增辉,劈地衍人恩同泰山共重。 ”“补天地创人寰慈心大德昭永世,传阴符制八宝道德文章济信民。 ”“善也好孝也好功德积于常时,祈也好拜也好老母自知你心。 ”吟罢盈联,回味咀嚼,更觉老母功劳弥天,恩重泰山。 瞻仰膜拜者,定要行孝行善,广积功德,这才不枉人生一世,不虚骊山叩首瞻念一回。 这时您从老母殿北侧沿石级而下,便觉草异花香,一片宁静。 这就是老母殿的后花园。 这里在清代曾是老母殿藏经楼,游人登楼北望城邑如画,可惜已在回汉动乱年代毁于战火。 如今于此,但见园内松柏苍翠,花香草绿,东、西、北三面游廊相接,石桌、石登摆放有序,游人到此,依登而坐,歇憩再三,又可绕游廊眺望,远见渭水如金,飘游如带,逶迤苍天,近看街衢如棋,楼宇林立,顿然让人胸生层云,意驰悠远,神清气爽,精力倍添。 然而,当你离开老母殿,即将下山的时候,若有相问,骊山老母,何许仙人? 您不觉得甚是缺憾么? 原来这祭祀千年的老母,竟是一位德配天地,恩同山岳的远古大神。 中国道教协会所纂《道教大辞典》解释说:“相传骊山老母曾在此山‘炼石补天,抟黄土做人’仙逝之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又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上修建了-座女娲祠,以为纪念,后人逐渐改称老母殿。 ”明代进士都穆在《骊山记》一文中写道:“唐代开元年间,少室山道士李筌在骊山与这位老母相遇。 见其鬓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 向他传授了黄帝的《阴符》经文以后,施法术令其取得麦饭,以解饥饿,尔后,则倾刻消弭,不知形影”古书中还记载说:骊山母在远古洪荒时代,曾抟黄土造人,教人婚姻,制作笙簧。 《封神演义》则说:殷纣无道,老母兴周伐纣。 《西游记》中老母曾邀请观音,文殊,普贤三仙变化母女,以坚定猪八戒取经之心,连《红楼梦》中历尽感情磨难,最终回归仙界的贾宝玉,也是老母补天之‘无材石’转化。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树田先生,在他的《骊山十九首咏并序》一文中说:“受人筑庙祭祀之‘骊山老母’即后人对女娲氏之异名尊称。 ” 发布时间:2025-05-03 17:01:52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11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