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高三同学请注意:考纲规定重点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待续1) 内容: 标签:马翼锋老师的备课笔记之文言虚词现行的新课标高考大纲规定重点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自然也是我们进行高考复习的重点。 相关参考材料很多,并不难找。 但笔者在使用这些材料时觉得有如下问题:一是所列义项过于琐碎,缺乏必要的归纳,另有好多义项课本没有出现过,高考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增大了学生的记忆量;二是所举例句好多在课本之外,学生并不理解;三是有些讲法要在具体语境里去判断,不是复习时由老师总结出来许多义项再由学生死记硬背,例如“其”字的语气副词性质具体表示什么语气、“以”“而”的连词性质具体表示连接什么关系等等,只是背下来没有任何意义,要学生在具体文句里根据上下文翻译出来。 四是好多资料大概是彼此传抄的缘故吧,收录的讲法就都收录,而疏漏的讲法又都疏漏,比如“之”字的助词意义里的用在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起突出介宾短语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就没有资料收录,而这种讲法课本里是有明确的例句的: “臣之(于)壮也,犹不如人。 ”还有“寡人之于国也”。 所以我对这十八个虚词的讲法再进行整理,力争所列出的所有义项都在课本上出现过,且所选例句也就都用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课本所选课文,个别曾经出现在人教社大纲版课本所选课文里却没有出现在新课标版课本的义项及例句也加以收录并标出来加以提示;而有些要在具体语境里去判断的讲法也就干脆只列大概而不讲具体,由学生在练习中自行列出;对课本里有例句却没有资料收录的讲法也整理补充进去。 这样学生记忆的任务少了,理解起来方便,内容更为全面,所列例句可以由学生进行翻译并指出出自那篇课文,这样这个资料就又有了练习的性质,可以多角度收到复习的功效,相比其他资料对于正在备考的学生来说用起来也觉得好用多了。 说到这里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骄傲的。 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一、而1、代词,代指第二人称。 (1)某所,而母立于兹(2)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连词,可连接任何关系。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6)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名词:能力(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何1、副词:多么,哪里(1) 徐公何能及君也? (2)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疑问代词:什么,为什么(1) 大王来何操(2)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 其间旦暮闻何物3、动词:呵斥(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乎1、语气助词,多在句尾或词尾(1) 儿寒乎? 欲食乎(2)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介词,相当于“于”,多在句中,名词代词前(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先来这三个吧。 同学们,我是马翼锋老师,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 如果我的意见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儿吧! 发布时间:2025-05-07 10:14:17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11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