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戌、戍、戊、戒、戎”,你分得清这5个汉字吗? 内容: 都说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永远也研究不尽的学问,事实确实如此。 仅就汉字而言,就有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形似字、生僻字等等,而有些汉字乍看上去都非常相像,几乎长得差不多,很难分清,特别容易造成误写误读。 然而,对于许多汉字来说,差之毫厘却能误之千里的。 那么,你能分得清“戌、戍、戊、戒、戎”这5个汉字吗? “戌”。 戌是个多音字,读作xū或qu,比如戊戌变法、屈戌儿等。 戌是个象形字。 在图形为主的甲骨文中,“戌”字的形象是一把用来镇压屠杀奴隶的宽口大斧,而且非常形象,甚至连斧身、斧杆、顶钩、脚叉都很完整,一应俱全。 然后逐渐演变,由甲骨文到金文,其形象一直在变化着,到了小篆时期,变化就更大些。 发展到了隶书和楷书阶段时,才是字形而不是图形了。 因此,“戌”字的本义是一种武器,一种斧类宽刃的兵器。 由于是武器,所以《说文解字》也认为是“灭也”。 后来被广泛用来借指12地支的第11位,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又指12生肖中的“狗”、五行中的“土”等。 “戍”。 戍字读音为shù,比如戍边战士等。 戍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时的戍字形像是一个人拿着一把戈,因此戍字的本义是防守边疆。 用作名词时是指驻守的士兵,后来也引申指戍守的部队。 戍字是个会意字,由“人”和“戈”组成,而戈则是一种用于砍杀的兵器,在商周时期的战场上已被普遍使用。 《说文解字》也解释为“守边也。 从人持戈。 ”“戊”。 戊字读作wù,最早也是见于甲骨文中的图形文字,其本义是斧钺等一类的兵器。 戊字早在甲骨文时期,就被假借作天干第5位的代称,并成为此义的专用字,后来又由此而引申为序数第5。 因为戊处于十天干的中间位置,所以用来指代方位的中央位置,同时也用来指代土。 戊字也是个象形字。 甲骨文中的“戊”字,据考证是指兵器“越”,也有认为是指越人所制造的兵器,通“钺”字。 而“戊”这种武器,后来被其它武器所淘汰了,于是就把这个字借用为10个天干的第5位,作为“5”的代称了。 “戒”。 戒字的读音为jiè,戒字是个会意字。 小篆字形时,上面是“戈”,下面很像是人的两只手。 用双手持戈,用来表示戒备森严。 因此戒的本义是警戒、戒备的意思。 然而,戒字还有很多种意思,并且运用非常广泛,比如防备、革除不良嗜好、谨慎、慎重、宗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警告、劝导、告诉、告知、佩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等。 比如戒烟、警戒、清规戒律、戒指等等。 《说文解字》:“戒,警也。 ”“戎”。 戎字的读音为róng,最早的字形见于商代的甲骨文,戎字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因此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等,还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比如戎装、兵戎相见、戎马生涯等。 戎在上古时期又指称为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戎字是个会意字,既有进攻的古兵器“戈”,又有防御的铠甲。 因此《说文解字》也解释为“兵也。 从戈从甲。 ”为了方便大家很容易地分清这5个形近字,我们只要记住下面的一句口诀就可以了:“横戌点戍戊中空,双十为戒单十戎。 ”您记住并分清了吗? 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发布时间:2025-07-01 09:00:36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13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