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细讲清朝五位明媒正娶的皇后,达到女人巅峰,却得不到丈夫的真心 内容: 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共有十位皇帝。 在讲究阴阳调和的中国传统社会,有皇帝就要有象征一国之母的皇后。 在清朝大约有四十多位中宫皇后,而在这四十多位皇后中,只有五位乃明媒正娶的,并亲自经过大婚礼才正式成为一国之母。 这几位皇后不仅亲自参加了大婚的一切流程,更让她们与众不同的是,在大婚进宫之时,她们有资格从大清门到皇宫的御道上走一遭。 当然,这也是这些明媒正娶的皇后唯一的一次机会。 皇宫内正中御道在清朝,除了皇帝本人之外,只有几种特殊的人物才享有走御道的资格。 第一种就是本文所讲的经过大婚礼的皇后;第二种,是每三年一次,科举选拔的全国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三人在传见之日,可行走在御道之上。 第三种,是加恩曲阜的衍圣公可以与皇帝一起走御道。 而其他人不论是何等尊贵的王公大臣都没有资格走御道。 那到底哪五位皇后经历过大婚,并且有资格行走在午门中间的御道上呢? 衍圣公孔令贻朝服坐像两位皇后难得夫心,一位贵妃深得帝宠清朝第一位通过大婚迎娶的皇后,自然是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的原配皇后。 顺治八年(1651年),13岁的顺治皇帝已经到了大婚的年龄。 他的这位原配皇后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表姐。 当然,这桩婚姻完全是由母亲孝庄太后一手操办的。 顺治的姥爷斋桑有四子四女。 这次通过大婚迎娶的这位新娘就是大舅吴克善的女儿额尔德尼布木巴。 当初,母亲孝庄皇太后为何要为儿子娶自己的侄女呢? 一是,遵循满蒙世代联姻,尤其是与蒙古科尔沁部。 皇太极的五大妃不仅全部是蒙古人,还全部是科尔沁部的。 二是,孝庄皇太后的私心,自己的侄女嫁给儿子,自然可以提高娘家的地位。 三是,孝庄皇太后的这个侄女不仅貌美还心灵手巧。 顺治帝朝服像然而,如此精明的孝庄皇太后却被血缘与侄女的美貌所蒙蔽了。 随着顺治帝逐渐长大,夫妻俩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 两年后,顺治帝实在受不了这位原配皇后。 于是,在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顺治帝正式提出废后,并最终将这位原配皇后废为静妃,改居侧室。 这位原配皇后在两年来的所作所为不仅让丈夫顺治帝难以忍受,甚至让自己的姑妈孝庄皇太后也看不下去了。 关于这位原配皇后的人品与行为,丈夫顺治曾评价道:“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 乃处心不端,且嫉刻甚。 见容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 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 朕故别居,不与接见。 且朕素慕简朴,废后则僻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秀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 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性若是。 ”孝庄皇太后常服像从上面,顺治帝对这位原配皇后的评价。 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皇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那种蛇蝎美人,奢侈成风,嫉妒成性,毒如蛇蝎。 所以,等待她的只能是被废的命运。 可以说,顺治帝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位废皇后,甚至多年后在评价她时,心里仍是憎恨。 原配皇后被废,阴阳失衡,国家不能没有国母,所以孝庄皇太后又为儿子顺治张罗皇后人选。 这次,孝庄皇太后又一次选择了自家人。 这位就是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不仅是蒙古科尔沁部,还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孙女。 上面说到顺治的姥爷斋桑有四个儿子。 顺治的原配皇后是大舅吴克善的女儿,而这位皇后却是二舅察罕的孙女,表哥绰尔济的女儿。 遗憾的是,这位明媒正娶的皇后与自己的丈夫顺治帝并没有生育一儿半女。 孝惠章皇后朝服像孝惠章皇后嫁给顺治两年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宫里来了一位女子却把顺治帝的心全部夺走了。 此女子姓董鄂氏,却被后人误以为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董鄂氏出身旗人家庭,而董小宛不仅出身汉人之家,还是一位妓女。 后人把两人混为一人,可谓无稽之谈。 还有人说,董鄂氏原本是顺治帝弟弟襄亲王的福晋。 因为,顺治帝喜欢上了这位弟妹,所以在弟弟与弟妹吵架时,怜香惜玉的顺治帝顺手给了弟弟一个耳光。 后来,弟弟忧愤而死。 于是,顺治帝把弟妹董鄂氏娶进宫做了自己的妃子。 然而,这也是毫无根据。 因为,在和硕襄亲王博木博果尔的福晋中并没有董鄂氏的记载。 同时,有人说和硕襄亲王是军人,但没有任何资料能说明博木博果尔做过军人。 而说顺治帝与这位董鄂氏感情很深,爱得火热,这才是正确的。 董鄂妃影视剧形象顺治帝对董鄂氏的宠幸远远超过了明媒正娶的孝惠章皇后。 董鄂氏入宫第一年就被顺治册封为贤妃,一个多月后,又晋封皇贵妃。 第二年,皇贵妃董鄂氏为顺治帝生育了皇子。 此皇子虽不是嫡出,但顺治帝有意把此子作为大统的继承人。 然而,天不假命,此皇子出生数月就夭折了。 董鄂氏与顺治帝因丧子极度悲痛。 之后,顺治帝甚至超越祖制追封这位仅出生几个月就夭折的小皇子为和硕荣亲王,并为其建造高规格的亲王园寝。 而对于董鄂妃,儿子的夭折让其备受打击,之后一病不起。 两年后,董鄂妃在丧子之痛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最宠爱的妃子去世,让顺治帝悲痛欲绝。 董鄂妃去世三天后,顺治帝打破常规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章皇后。 就在董鄂妃去世半年后,顺治帝染上天花而驾崩。 孝庄皇太后朝服像顺治帝后宫虽然佳丽很多,但让他最痴情的还是董鄂妃。 而对孝惠章皇后,顺治帝可以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他甚至曾想像废掉原配皇后一样,废掉孝惠章皇后,然后让自己的红颜知己董鄂氏坐上皇后的宝座。 然而,最终因为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强力阻止才作罢。 可以说,孝惠章皇后虽然是顺治帝明媒正娶的皇后,但一生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真心对待。 政治婚姻再上演,权臣之女当皇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随后仅有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承大统。 这就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康熙皇帝。 由于康熙即位时,年龄尚小,所以生活上由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照顾,而政治上由父皇顺治指定的四位辅政大臣管理。 然而,四位辅政大臣并不能团结一心辅佐康熙,而是各怀鬼胎。 尤其以其中的鳌拜最为飞扬跋扈。 康熙皇帝常服像为了能制约与平衡朝廷的权力之争,孝庄太皇太后就抓住了四年后康熙大婚这样一个机会。 康熙四年(1665年),孝庄为孙子康熙选择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虽然当时已有八旗秀女的选秀,但对于皇后的人选,孝庄还是自己做了决定。 因为这位皇后背后的家族势力不容小觑。 皇后的爷爷索尼位居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孝庄以政治联姻,拉拢索尼,增加的自己实力,也有利于朝臣之间的权力制衡。 当然,孝庄的计谋也逃不过其他三位大臣的眼睛。 因为,当孝庄指定索尼孙女为皇后时,却遭到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的反对。 其中鳌拜反对道:立皇后时,苏克沙哈嗔怒年庚不对。 而遏必隆却说道:“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 ”面对鳌拜、苏克沙哈、遏必隆的反对,孝庄却斩钉截铁地回道:“满洲属人之女为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 ”可以说,最终还是孝庄一锤定音,才使得索尼孙女成为康熙的皇后。 这位皇后就是康熙的孝诚仁皇后,父亲是索尼的长子噶布喇,三叔就是康熙朝的权臣索额图。 孝诚仁皇后朝服像由于孝诚仁皇后是孝庄指定,康熙明媒正娶的妻子,所以当年在举办大婚礼时,她的凤舆在御道上经大清门进入午门、太和门,后在太和殿台阶前下轿,并步行到坤宁宫。 孝诚仁皇后与康熙相伴九年,并为康熙生育两子,第一子夭折。 第二子虽然活了下来,但生此子时,孝诚仁皇后因难产而丧命,年仅二十二岁。 然而,此子后来也命途多舛,被父皇康熙两立两废,成为后人口中不争气的废太子。 后来,有人专为这位废太子批过八字,认为其最终只能做太子而无缘皇位,是因为母亲当年晚生了一个时辰。 对于谁能继承九五之尊,可以说是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孝诚仁皇后的儿子虽是嫡子,却无承袭大统的命。 废太子胤礽太后之间明争暗斗,皇后人选暗流涌动康熙之后,从雍正到咸丰,一百三十年间,中宫皇后虽层出不穷,但真正经过大婚礼,踏上御道进宫的却没有一位。 因为,这些继承大统的皇帝,在做皇子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福晋。 当他们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时,都是先把自己在王府中的正福晋直接册封为中宫皇后。 即使,在皇后去世后,有被册封为皇后的,也是从后宫妃子中再册封,而不是重新另娶一位新皇后。 咸丰朝服像直到同治时,因为咸丰驾崩时,唯一在世的皇子同治仅六岁,自然没有结婚的可能。 当时同治即位时,年龄尚小,所以,只能由嫡母慈安太后与生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同治七年(1867年),已经十三岁的同治帝也已到了大婚的年龄。 所以,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开始为同治物色后宫人选。 两位皇太后想尽快从八旗秀女中选出合适的女子,在第二年就为同治帝举行大婚。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一挑就花费了五年的时间。 前前后后选加选秀的秀女多达二百多人,大大小小的选看更是超过二十多次。 慈安太后做皇后时的朝服像然而,在皇后的人选上,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却出现了矛盾。 一位是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一位是凤秀之女富察氏。 这两位皇后人选出身都非常特殊。 阿鲁特氏出身正蓝旗蒙古。 其祖父赛尚阿是道光与咸丰朝的重臣,曾担任户部尚书、步军统领、首席军机大臣,被授文华殿大学士。 虽然,后来在征讨太平天国时因失职被弹劾而革除官职,但之后又被重新重用。 赛尚阿的第三子,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虽然没有像父亲赛尚阿一样在政坛上那么突出,但他的名气毫不逊于父亲。 因为,崇绮曾打破了一个二百多年的记录,那就是满汉同科时满不点元的成规。 这里的满汉之分,其实指的是旗人与民人。 在崇绮以前,清朝的历次状元都是民人,因为旗人参加科举根本考不过民人。 所以,二百多年来,旗人没有一位能登顶全国第一,夺得状元的桂冠,直到崇绮的出现才打破这个记录。 所以,崇绮的这个状元既特殊又珍贵。 当时的旗人尤其是王公世家子弟都非常崇拜崇绮。 慈禧太后正襟危坐作为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能最后角逐皇后人选,那也是众望所归。 而作为皇后的另一人选富察氏,她的父亲凤秀当时只是员外郎,并不突出。 但富察氏出身清朝世家富察家族,七世祖乃康雍乾三朝重臣马齐。 马齐也是乾隆最宠幸的富察皇后的伯父。 当时的富察家族虽然已不如以前,但在清朝仍是世家大族。 对于皇后的人选,慈安太后支持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认为富察氏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所以支持富察氏。 当然,两位太后的较量不仅仅如此简单,其中涉及到政治立场与血缘关系。 阿鲁特氏的母亲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儿,而端华的嫡福晋就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 所以,慈安太后与阿鲁特氏的母亲是姑表姐妹的关系。 然而,郑亲王端华和弟弟肃顺都曾是慈禧的死对头。 一个被慈禧赐死,一个被慈禧斩杀。 所以,慈禧自然不愿意让自己敌人的外孙女当选皇后。 孝哲毅皇后在这场看似是选看皇后,实则是两宫皇太后的一场较量中,一向权力欲极望的西太后慈禧却败下阵来。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西太后慈禧的地位不如东太后慈安太后。 同时,17岁的同治帝与生母慈禧的关系并不好,反而与嫡母慈安太后关系不错。 一是,慈禧虽作为生母但与儿子同治相处的时间并不比慈安太后多;二是,慈禧性格刚强,儿子年少淘气,性格倔强,母子俩很难心平气和地待在一起,反而,慈安太后性格柔弱,对同治来说,更能获得母爱。 有侍奉同治的太监后来回忆,同治帝与慈禧太后因事争吵时,甚至一度拔出了刀。 可见,同治帝与生母慈禧的关系有多么的僵。 慈禧高清站立照对于两位皇后的人选来说,富察凤秀要比阿鲁特氏貌美有姿色、心灵手巧,却心胸狭窄,而阿鲁特氏虽然在容貌上逊色,但性格端庄文静、知书达理。 最终,阿鲁特氏胜出。 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大婚,阿鲁特氏经过大清门、午门、太和门中门的御道进入皇宫,成为皇后。 这也就是同治的孝哲毅皇后。 然而,阿鲁特氏出嫁两年后,19岁的小丈夫同治帝就因病驾崩了。 就在同治帝驾崩才几个月,皇后阿鲁特氏追随丈夫而去。 关于,皇后阿鲁特氏的死,后人猜测是婆婆慈禧背后动的手脚。 因为,阿鲁特氏与慈禧一直不对付。 由于,慈禧对这位皇后儿媳很苛刻,曾惹得阿鲁特氏说道:“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给儿媳留些颜面。 ”但即使这样,慈禧也不至于对这位儿媳下死手,毕竟当时慈安太后还在世。 她性格虽然软弱,但也绝对不会放纵慈禧对自己的姑表外甥女下黑手。 阿鲁特氏之死只能说是因为同治帝的死让她备受打击,并得了病。 《翁同禾日记》中提到,“嘉顺皇后(阿鲁特氏)卧疾已久,今益剧矣”。 可见,阿鲁特氏本身就有病在身,最终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她匆匆走完了自己22年的人生。 慈禧高清梳妆照毫无悬念的选秀,早已内定的皇后慈禧当年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让亲生儿子选择自己认定的皇后人选,是因为自己的地位没有慈安的地位高,手中权力还不够硬。 然而,当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驾崩,慈禧太后不仅成为后宫之主,更成为全国的女皇。 所以,在四年之后,光绪十二年(1886年),15岁的光绪进行大婚选秀,就由慈禧一手操作。 前后经过两年的选秀,通过层层选看,最终十五名秀女脱颖而出。 但还要在这十五名秀女中选出五位进行最后的一后二嫔人选。 后来选出来的这五位秀女分别是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还有就是慈禧的侄女,桂祥的女儿。 光绪像此时,谁心里也明白,五位秀女中皇后的人选早已在慈禧的心中定下了。 慈禧的侄女,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是必定会成为皇后。 果不其然,在慈禧的压力下,光绪最终选择叶赫那拉氏作为自己的皇后,而接着选了长叙的两个女儿作为自己的妃嫔。 作为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自然也是通过大婚礼,经过大清门、午门的御道一路进宫的。 然而,这位明媒正娶的皇后并不得丈夫光绪的欢心。 因为光绪的心早已被另一位妃子珍妃夺走了。 珍妃像即使,1900年,珍妃死后,光绪也没有对皇后过多的付出感情。 可以说,从大婚那一天到光绪驾崩,光绪对这位舅家表姐都不怎么喜欢。 两人虽有夫妻之名,但并无夫妻之实。 所以,隆裕皇后与光绪之间并没有所谓的夫妻感情。 隆裕在宫中也只有一直陪伴在自己的姑姑慈禧的身边。 隆裕皇后(右一)清朝二百六十八年中,也只有顺治帝的原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继任孝惠章皇后,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还有光绪帝的孝定景皇后,才是通过大婚礼明媒正娶的中宫皇后。 虽然说,成为皇后是当时女人的终极梦想,但真正能得到丈夫真心的却寥寥无几。 因为在她们婚姻的背后,牵扯着朝臣的博弈,权力的制约,利益的平衡,血缘的亲疏,当然还有统治者个人的意志。 复杂的婚姻很难让身为皇后的她们感受到爱情的真谛。 发布时间:2025-07-19 02:51:32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13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