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阳明:如何做到专心一志? 内容: 王守仁,字伯安,求学者皆称其为阳明先生。 守仁一生事迹多彩多姿,学说著作也多,尤其对儒家学理有深刻研究,虽然守仁本身聪明绝顶,然而这都是守仁一生努力追求才达成的。 中国历代圣贤人物,到守仁为止,守仁以后直到今天,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尚不多见。 下文引自王阳明《传习录》。 - 壹 -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 可以为主一乎? ”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 可以为主一乎? 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译述陆澄问什么才是专心一志:“比方说读书的时候,就一心一意都放在读书这件事上;接待朋友的时候,就一心一意都放在接待朋友这件事上。 这样可以算得上专心一志了吗? ”守仁答道:“那么好女色的人,一心一意放在女色身上;贪财的人一心一意放在财物上。 这也可以称他是专心一志吗? 所谓专心一志,是说将整个心意放在天理良知上,时时自我警惕。 ”- 贰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曰:“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 人须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述有人问道:“平时没事的时候,觉得心境平和,充满了信心与理想,可是一遇到现实中的事物,就往往把持不定,不知是怎么一回事? ”守仁说道:“这是因为你只知道将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孤立起来,以为尽量不去接触外界的事物,自然就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了。 可是现实中的各种事物,往往它要来的时候,不是我们人力可以控制而使它对我们不发生影响的,这个时候,我们只有面对它,忍耐着去经历它,然后通过它。 唯有多经过这些磨炼,将现实中的种种困扰与痛苦一一加以克服,我们才会真正对自身建立起信心来,这也才是使我们人真正能活下去的支撑力量。 ”- 叁 -言语无序,亦足以见心之不存。 译述一个人平时是否专心追求理想,可以从他日常言语中是否有条有理看得出来。 - 肆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 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 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犹炼金而求其足色耳。 后世不知作圣之本,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敝清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而乃妄希分两,锡铅铜铁,杂然投之,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及其稍末,无复有金矣。 译述圣人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天理,而少有自身的私欲掺杂在其中。 就好比最上等的黄金,所以称它第一等,是因为它的纯度百分之百都是黄金,而没有掺杂一些铜、铅之类其他的金属在里面。 所以做人一定要做到心中再也没有私念完全大公无私,才可称为圣人。 黄金一定要提炼到纯度百分之百的时候,才可以称它是最上等的精金。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弄清楚,那就是圣人与圣人之间,他们的才华也有大小不同,就像好几块精金放在那里,每块的重量也有不同一样。 精金之所以在所有金子中等级第一,乃是因为它的纯度而不是看它的重量;圣人在所有人中最受人敬仰,是因为他全然大公无私,而不是看他的才华。 我们求学者向圣人学习,应该专心在去除私欲,呈现天理上面下功夫;就像提炼黄金的时候,一心要把它的纯度提炼得越高越好。 然而我们后代的人,往往不明白追求圣人崇高理想的本意,却专门从知识、才能上去学圣人的模样,费尽了心力,或是从书本上钻研,或是从文物上考究探索,或是从圣人的一些行为上去模仿个样子。 这样一天一天累积下来,知识的分量是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可是内心的私欲也是越来越多;才能一天一天地进步,可是天理良知却越来越被蒙蔽了。 正像是看见别人有万两上等精金,心中羡慕,却不知将自己的黄金提炼成上等精金,和对方比一比,而只希望重量数目和人家一样多就好了,于是将锡、铅、铜、铁等杂七杂八的金属都一起投到熔炉里和金子混在一起,以为这样一来重量就可以增加到和对方一样多了,却哪里知道,数量是一样了,可是纯度却越来越差,到最后,满炉子里都是其他金属,金子比例太少,反而看不见了。 发布时间:2022-05-23 13:46:31 更新时间:2022-05-23 13:46:44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