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个个国色天香 内容: 西施西施(生卒年不详,一说卒于前473年),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又称西子,天生丽质。 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施夷光世居越国苎萝。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苎萝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西施沉鱼据说,西施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别号,在附近流传开来。 “沉鱼落雁”是个成语,通常认为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原意是说动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认为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 ”是这个成语的出处,故认为沉鱼代表西施。 王昭君王昭君( 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 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 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昭君落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貂蝉貂蝉(生卒年不详),山西忻州人。 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 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 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 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 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 二人都是好色之人。 从此以後,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 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 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 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貂蝉闭月代第三大美女貂蝉。 “美人计”中貂蝉成为传世佳话,貂蝉素有“闭月”之称,容俊貌美绝非一般人可比。 三国演义有词赞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貂蝉的美,美在不仅令世人赞叹,连月亮见了她也要藏到云彩里去,那其实就是说月宫里的嫦娥也输她三分,所以人们称貂蝉有“闭月”之貌。 杨玉环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 玉环羞花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 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 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 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牡丹赞誉杨贵妃,写下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发布时间:2022-12-20 08:19:46 更新时间:2022-12-20 08:20:54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