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走进道教 | 道教典籍都被称为“经”的原因 内容: 前几天,我们讲过读经的人,可以分为经旁人,经下人等等,今天再来聊一聊“经”。 修道之人日常虔心诵读的经典可谓浩如烟海,《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度人经》、《阴符经》……可小伙伴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这些重要的道教典籍都被尊称为“经”呢? “经”本来是指编织的竖线。 《说文•糸部》段玉裁注:“织之从(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 ”纺织前,先把竖线设置在织机两端的横杠上,使它们与横杠垂直排列,并固定不动,以便纬线来回编织,这些竖线就是经线,“经”正因为它是竖向(纵向)的而得名。 图|经线是织机的关键上古时期的书籍,是使用竹简、木片作为载体的。 这些用来写作的竹简、木片,需要用柔软而坚韧的线绳之类加以编联,才能成篇。 这样,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开始把书籍、文章称为“经”,如《墨子》中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 《淮南子•本经》:“经,书也。 图|经线可编联竹简由于经线是编织和竹简的枢纽、关键,“经”就引申指常行的义理、准则。 《易•上经》陆德明释文:“经者,法也。 ”另外,经线是固定不动的。 “经”字也就有了“恒常”的意思。 于是,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被称为“经”。 成玄英仙师曾有注疏:“经者,典诰也。 ”。 发布时间:2023-01-16 01:06:35 更新时间:2023-01-16 01:06:41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