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千万注意,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供养给上师的! 内容: 缘起的重要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依师法中缘起的善恶非常重要。 你最初在上师面前种的这个因缘,将会决定你最后的结果。 玛尔巴的上师是那洛巴。 有一次,为了观察玛尔巴能对佛法作出什么样的贡献,那洛巴就在空中化现出本尊胜乐金刚的坛城,然后问玛尔巴:“孩子,现在你多年修持的本尊显现了,你是先礼敬上师呢,还是先礼敬本尊? ”看到苦修多年的本尊和坛城出现在眼前,玛尔巴非常欢喜,他心想:“上师天天都能见到,随时都有礼敬的机会,而本尊不常出现,我应当先礼敬本尊。 ”结果一个头还没有磕完,本尊和坛城已经化为光收摄到了那洛巴心间。 那洛巴告诉他:“在没有上师的地方,连佛陀的圣名也听不到。 千劫的佛陀,都是依赖于上师方能显现。 ”  这就是玛尔巴在上师那洛巴面前,因为宿世业障的蒙蔽,而导致了缘起的错乱。 他由于视本尊比上师重要,先向本尊礼拜,结果致使法脉在家族中断灭。 玛尔巴的几个儿子都早年夭折,没有一个能把法脉继承下来,最后由密勒日巴继承了他的密法法脉。 玛尔巴和密勒日巴之间也有类似的缘起。 密勒日巴在最初见到玛尔巴时,玛尔巴递一碗酒给他,他接过来一饮而尽,表示能继承玛尔巴的法脉。 但不幸的是,当时的密勒日巴毕竟还是一介凡夫,供养上师时不明白一些缘起,由于他只有一口铁锅,没有其它财物,他就非常虔诚地把铁锅供养给上师。 由于供养的是空锅,导致了他后来一直贫穷。 他在山洞里修行时没有食物,只好整天吃野菜,最后整个身体都变成了野菜的颜色。 玛尔巴作为一位成就者,毕竟明白一些甚深缘起,他接过铁锅就“丁丁当当”地使劲敲。 作为一位具德上师来说,他应该是注重威仪的,为什么要像小孩似的敲锅呀? 这是为了给密勒日巴种下一个好的缘起,让他以后能声名远扬。 结果怎么样呢? 藏地那么多即生成佛的大成就者,是不是只有他的名声最为广大? 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学密法者也几乎没有不知道密勒日巴的! 因此在亲师法中,缘起的善恶力量极大。 因为上师是三宝总集的最上福田。 你和上师之间所结的这个缘,效果是很明显的,供养什么最后就结什么果。 比如供养水晶将来会成就菩提心,供养鲜花将来会长得相好庄严,供养铃则将来声音悦耳动听,如是等等。 这些都是好的缘起。 那么不好的缘起呢? 比如有一次,我听到有人说:“把恶业都供养给上师吧! ”这就令人感到相当遗憾了。 我们一般称上师三宝为福田,就是往田里播下种子,它会开花结果,给我们反馈回来更多的东西。 但是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播下去恶业的种子,最后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呢? 显然不会是善的结果,自利的思想是不会产生福德的。 即使你的发心是好的,但对于佛法来说,要想收获安乐的果实,仅仅有好的发心是不行的,必须要在智慧的指导下进行。 就以我们行大礼拜来说,做得如法有很大功德,具有积福和净罪的功效。 要是做得不如法也会产生相应的过患,比如倒下时手握成拳会感生圆蹄类畜生有情,头不触地会感召悬头地狱的果报,久卧在地则会感生蛇等腹行类有情。 我们在佛堂前供水能培植福报,但是如果不庄严陈设,对供品的形状和排列十分随便,也会附带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供杯排列不整齐会导致后世心不正直,供水太满则增长贪心,太浅则增长吝啬心,溢出杯外将导致破戒,供空杯则减少福德,发出响声将导致疯狂等等。 这都是祖师们在道次第引导中对我们的教诫。 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感到太可怕了,这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也许你会感到冤枉:“我这么精进修持,怎么会回报这样一种东西? ”真的冤枉吗? 不冤枉,佛法并不是让你去盲目地迷信,它是一种理智的信仰。 常常有人认为:“修行只要心诚就可以了,外在和形式上的一切修持并不重要! ”这都是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谬论,对于没有证悟的人来说,这句“良言”也许能直接把你送往地狱。 虽然三宝的功德不可思议,只要有诚心,依其福田力就能培植一定福报。 即使以散乱不净心供佛,经中说也能种下解脱的种子。 但由于其福田力殊胜的关系,即使不存在什么动机,一些平凡小事之类的微细缘起,也会导致各种善恶的结果。 因为缘起的善恶,功德与过患也是相伴而行的。 对于修行人来讲,并不是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就一切都万事大吉了,认为无论如何都能获得善的结果。 必须要注意一些细微的地方,避免在修积资粮的同时伴随一些不好的缘起。 譬如前几年圆寂的意希旺秋仁波切,他曾经说:如果在师徒暂别之际,供养上师鞋的话,将会造成师徒分离的缘起。 还有你们有的人在告别上师时,往往要磕几个大头才离开,这个缘起也是不好的,表示以后不想再见到上师了,所以一般都是见面时顶礼。 曾经有一位大师,在离开他的上师时,上师告诉他:“你不要磕离别头,我们师徒以后还能再见面的。 ”但他离开一段距离后,想起上师的恩情,感情冲动之下,忍不住转身行了几个大礼拜。 就因为这个缘起,他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上师,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如理依止上师  正如前面所说的,以其福田力极为殊胜的缘故,亲师法中缘起的善恶力量极大。 因此我们一旦寻访到合格的上师,就要如理依止。 《事师法五十颂》里讲了依止上师的五十条规范,包括行为举止方面的一些细节,十四根本戒也涉及到部分内容。 这些你们都要进行重点学习。 《事师法五十颂》是印度的跋维谛瓦大阿阇黎写的。 他从小就依止众多善知识修行,出家后精通显密教法,成为一个大班智达。 但是没有被国王重用,没有多少弘法利生的机会,于是他就离开寺院,想去东方朝拜一尊度母像。 旅途中乘船过海时,他被劫持到了一个海岛上。 这个海岛名叫住地岛,由于岛上没有佛法,加上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他心里就很难过,认为这样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只能是白白虚度时光。 于是他想回到印度去,可是不知道离开的方法,他就每天都向度母祈祷,希望度母加持他离开住地岛。 终于有一天,度母在梦中指示说:“你想去什么地方,头就朝什么方向睡觉。 ”  跋维谛瓦按照度母的指示回到故乡后,发现寺院有了很大变化,毕竟已经过去了多年,同时代的人许多都圆寂了,而年轻的又不认识他。 于是对住地岛上的人生起一个嗔怒心,认为是他们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耽误自己弘法利生的时间。 他就修法结手印指向住地岛,住地岛顿时发生地震,整个陷入大海之中。 跋维谛瓦做完以后,立刻就后悔了,他想“我身为大乘佛子,即使救度不了众生,也不应该杀害这么多众生! 现在造了这么大的恶业,肯定要堕入金刚地狱了! ”于是他准备从故乡叩拜到文殊菩萨的圣地,希望通过这种苦行来忏悔恶业。 这时度母出现在他的梦中,告诉他说:“你纵使叩拜到文殊的国土,也消不了你的恶业! 但是,如果你用多年修行的经验和智慧,抉择出成佛最快的一条道路,用来指导未来的众生,让他们能快速成就,那么这个功德就能抵消你的恶业! ”  他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班智达,学了那么多的教法,知道的成佛之道太多了。 但哪一条才是捷径呢? 经过多次闭关修法,思维抉择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最快的成佛之路,这就是如理依止上师。 他把依师的具体内容撰写出来,就是《事师法五十颂》。 如理依师的功德  如理依止上师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我们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认识。 因为无论追求什么功德成就,都必须要先从认识开始,起信立志才有希望。 不管是追求世间法的成就,还是出世间法的成就,我们都必须要先有坚定的信心,有了信心才会产生意愿,有了意愿才能产生动力。 那么信心是如何产生的呢? 信心是通过认识而产生的,认识的深浅决定了立信程度。 否则的话,如果对某个东西连最起码的认识都没有,又怎么会生起坚定的信心呢? 对于依止上师这个问题来说,我们也要认识其功德利益,要了解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有了好处大家才愿意去追求,对不对? 我们要是对上师的功德不了解,怎么会生起一个希求心呢? 怎么会生起强有力的依止欲呢? 所以,我们根据祖师的言论来为大家抉择:依止上师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 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依止上师是成佛的捷径  不论从事什么事业,掌握方法都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成佛也是同样如此。 通过依止上师,我们就可以获得正确的修行方法,从而避免自己去盲修瞎炼。 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要付出努力,我们就必然会成佛。 如果按照经典中的一般说法,即通常的惯例来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而从了义的角度来说,即使是浊世中也能在短短一生中成佛。 用一生时间来完成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依靠密法的力量完全能做到。 但是如果不通过依止上师,就不会掌握正确的成佛之道。 连成佛的方法都不知道,又怎么谈得上成佛呢? 不要说即生成佛,三大阿僧祇劫也未必能成佛! 何况密法的成就在于师承的加持,金刚乘迅速成佛的特色,完全是依赖于上师才能得以体现,依止上师正是我们成佛的捷径。 为了成佛,我们必须积集无量资粮。 而最容易积集广大资粮的方法,莫过于供养自己的上师,依止上师能迅速圆满福慧资粮。 在《事师法五十颂》、《密集根本续》等许多密续和论典中,都说供养一位上师的功德等于供养一切佛,你想想这个功德有多大! 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一尘中有尘数佛”。 从不可思议的境界来讲,在一个微尘的空间里,就有无量微尘数的佛存在。 佛多如微尘遍布宇宙空间,供养这遍布法界的一切佛,我们谁能做得到? 但是供养自己身边的一位上师,就等于供养了一切佛菩萨,还有比这更容易积集广大资粮的事吗? 供养一位上师的功德等于供养一切佛,这是因为上师是诸佛的法性融为一体者。 我们经常念诵的皈依偈中,首先是皈依上师,然后才是皈依佛法僧。 正是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体,是他们的法性融为一体者,从上师身上就能体现出三宝的一切功德。 皈依上师就等于皈依三宝,供养一位上师也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菩萨。 所以,依止上师能速速圆满我们的福德资粮,资粮圆满得越快,我们离成佛的目标是不是也就越近? 即使从显宗的角度来讲,依师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八千般若经》中讲了一个常啼菩萨的故事,他克服一切困难寻找善知识,找到后对上师非常恭敬尊重,恭敬到什么程度呢? 在上师讲经说法的时候,由于地面的灰尘较多,附近又找不到水来清洁,他就用自己的血来作清洁。 由于重视师道胜过自己的生命,在依师法方面极为出色,所以他很快成就了菩萨道,数年之间成为八地菩萨。 如果按照显教通常的说法,从初地到八地,需要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但他以如理依师的功德,只用一生的时间就超越了。 所以说,一切成佛方便的根本,就在于如理依止上师。   发布时间:2023-03-12 14:38:44 更新时间:2023-03-12 14:41:05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