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宋词人吴文英词《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赏析 内容: 《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宋代:吴文英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繁。 笑携雨色晴光,入春明朝市。 石桥锁,烟霞五百名仙,第一人是。 临酒论深意。 流光转、莺花任乱委。 冷然九秋肺腑,应多梦、岩扃冷云空翠。 漱流枕石幽情,写猗兰绿绮。 专城处,他山小队登临,待西风起。 注释:酒:一作“醉”。 猗:一作“漪”。 专:一作“转”。 创作背景:贾似道,字秋壑,理宗时为丞相兼枢密使;度宗立拜太师,封魏国公,赐第葛岭,权倾朝野。 吴文英因有一兄弟翁应龙为贾的堂吏,故得他中介,有词投献似道。 贾似道西湖小筑在南屏。 此词作于贾为荆湖制置使时。 参阅《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词。 鉴赏:《金盏子》,见《梅溪词》及《梦窗词集》,双调,一百零三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或下片第一句五字,拆为二字一句,三字一句,增一韵在前二字句,则下片为十二句六仄韵。 此词属前者。 又有平韵体,见《高丽史·乐志》。 “卜筑”三句。 “卜筑”,即择地建造房屋。 “软红尘”,指繁华之地。 此言贾似道择地建造的这座“西湖小筑”,虽然紧傍京华闹市,但却是闹中取静。 在别墅四周围绕着青翠的藤萝,别有一番桃源风光。 “来往”三句。 此言车马游船载着骚人墨客频频往返于此,“小筑”内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真是“为偏爱吾庐”。 不过现在读者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些文人墨客都是因为贾似道有权有势,才对“西湖小筑”趋之若鹜的,所谓“富在深山有人来”,即指此。 “笑携”两句。 “雨色晴光”,系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诗句的浓缩,以借指西湖美景。 “春明”,即春明门,原在长安东面。 据《唐六典》:“京城东面三门,中曰春明”。 后世因称京都为春明。 此言主人贾似道每天从西湖小筑起程,携带着西湖中的山水灵气,满面春风地入朝面君。 “石桥锁”两句。 此言贾似道的“西湖小筑”地处西湖的南山区,小筑前修建有石桥,这石桥同时也截断了通往后面烟霞洞景区的道路。 烟霞洞中雕刻着古代众多的佛像,如今用石桥断绝游人进去游览烟霞洞天,从古至今贾似道可算是“第一人”。 词人表面上赞颂贾是“第一人”,实是暗刺贾的强横霸道也。 又“五百”,泛言佛像之多,非实指。 上片述“西湖小筑”及其主人贾似道。 “临酒”八句,纵论“西湖小筑”。 “漱流枕石”《世说·排调》:孙子荆(楚)少时欲眠,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 误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梦窗反用其意,以明其得山水之情。 此言大家在小筑中举杯畅饮,并与之讨论起“西湖小筑”坐落在这里的用意。 有人说:进入“小筑”,犹如到了仙境之中,所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你看“小筑”中的生活也能使时光飞逝,瞬时之间已是落英缤纷,黄莺空啼,春天已尽,夏日将至矣。 也有人说:“小筑”的深秋景色更为感人肺腑,所以这些幽胜自然的秋日山色经常会出现在人们的梦境之中,这可见“西湖小筑”的秋景确是令人难忘。 而词人却说:在这儿我们虽然可以自由自在地游玩,渴了用溪泉漱口,累了可以随处枕石而卧,得山水之情。 但是这种闲情逸致却会消磨掉人的意志,所以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瑶琴,歌咏起孔子的《猗兰操》,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不能为国尽力,只在此与山间野景为伴的苦闷心情。 “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琴操》说:“《猗兰操》孔子所作。 子历聘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乃止车授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绿绮”,琴名。 傅玄《琴赋序》说:“楚王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这里泛指为瑶琴。 “专城处”三句。 “专城”,言一城之主也。 古乐府云:“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孟浩然诗:“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都是指古代的州牧太守,这里借指贾似道。 “他山”,指能直言相劝的朋友,也包括词人自己。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喻此。 此言在“西湖小筑”中,一群真心实意的朋友簇拥着贾似道一起登高眺望,不知道可有西边前线传来的胜利消息? “西风”,可解释为西边前线的战事。 因贾似道曾督师湖北,现在回京。 而湖北在临安的西边;西又属金,主杀伐,故可释为前线的消息。 下片因游园而起感慨。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与贾似道友善。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发布时间:2023-06-16 14:55:27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