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夏季气血旺,养心正当时!但你知道要怎么养心吗? 内容: 入夏后,气温大幅度升高,大自然的动植物都进入了疯长期,人们常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则是长的季节。 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血补心”,其次“培补肾气”。 一、起居养生1宜顺时起居《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入夏以后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 2坚持睡午觉入夏后因晚睡早起,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 加之入夏后白天气温较高,人体汗出增多,正午气候炎热时,人体血管扩张,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加上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 因此入夏后人们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 午时养心宜小睡。 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 午睡可以预防多种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发生。 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 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人来说,最好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二、运动养生1多做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入夏以后,人们应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站桩、打坐、跪坐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出汗,如果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 因此,入夏后宜选择慢节奏的有氧运动。 2常练养心功介绍两套修心的养生方法,其实很简单,也花费不了几分钟。 第一套:每天清晨起床后,面朝南方端坐,去除心中杂念,叩齿9次,然后将口中津液鼓漱3次,意念中想南方有红色气体从鼻入口中,并将此气与口中津液一起分三次咽入丹田。 夏季常练此功法能增强心脏功能而不伤及肺脏,还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这套养心功可以从农历四月起,一直练到农历六月。 第二套:一招八段锦中养心的小功法:摇头摆尾去心火,助您身体安康百病消! 心五行属火,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主血脉、神志。 心火上炎的症状: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均为心火上炎的症状。 重点:头四个八拍要配合吸气,后四个八拍要往外呼气。 三、情志养生入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 “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 因此,入夏之后尤应重视情志养生,力争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 正如三国时养生学家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也就是告诉我们,夏天要使自己做到心静自然凉。 总之,入夏后我们应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悲,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四、经络养生入夏后应重点养护心脏。 因为人体“心”脏与四季中“夏”相应,夏季时心阳最旺,功能最强,所以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养护心脏。 入夏养生,多按以下几个穴位。 1劳宫穴位置:握拳,中指尖处即是劳宫穴。 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 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2内关穴位置:在腕横纹三根手指,两条筋正中间的就是内关穴。 按揉内关穴能够缓解心悸、胸闷、胸痛,起到养心通血脉的作用。 按摩时,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对侧手臂的内关穴上,稍微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揉动,点揉1分钟以后再换对侧。 按摩时以产生酸、麻、胀感为最佳。 3足三里位置: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刺激此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 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呕吐、便秘、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 发布时间:2022-06-02 01:57:08 更新时间:2022-06-02 01:57:21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