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闾山法师: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内容: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 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示,当我们看到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时,会比看到其他人更加容易产生厌恶。 因为我们在同类人身上,可以更加容易的看到自己身上那些不愿承认的缺点。 我们眼中的别人,就是反应我们自己心灵的一面镜子。 我们心中的美好和黑暗,都会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感知。 当我们看别人处处不满意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在挑剔那个深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己。 当我们看到一个不顺眼的人时,总想着改变别人是不对的。 真正智慧的做法就是沉淀下来提升我们自己,修好自己这颗心。 成熟的人,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看待事物,也是人之常情。 可当我们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时,可能另有一番发现。 有位朋友和自己的老母亲住在一起,他尽心尽力地赡养母亲,可是对方还是不断地提要求,就轮椅这一个物件,家里已经为她购置了三部。 朋友因此有点委屈,自己和妻子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孝顺母亲,为何老人家会这样对待他们呢? 直到有一天晚上,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小住几天,朋友睡在了距离母亲的卧室很远的客房里。 半夜母亲敲开房门,支支吾吾地问他是否可以睡到离自己的房间更近的书房去。 看着母亲寻求保护一般的表情,朋友瞬间明白了,母亲只是太过孤独,害怕自己被家人无视。 从那以后,朋友每天都会主动和母亲说几句话,这位老人家便不再乱提要求了。 立场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 真正成熟的人总是懂得换位思考,多体谅别人难言的苦衷。 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判他人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曾有一段清苦的日子。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的粮食用尽了,所有人饿了七天。 幸好孔子的学生颜回从外面找回来一些米,正好可以煮饭。 就在米饭快要煮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自己抓起一把米饭,偷偷塞进了嘴里。 孔子悄悄的离开了,他没有当场责问颜回,也没有和别的学生提这件事。 片刻后颜回做好了饭,将食物献给了孔子。 孔子对他说:“就在刚才,我梦到了祖先,这锅还没有人动过的米饭,还是先拿来祭祖吧。 ”颜回立刻拒绝了老师,直接承认了自己吃过这锅饭,已经不能拿来祭祖了。 孔子问颜回:“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颜回解释:“就在刚才煮饭的时候,房梁上有块灰尘掉进了锅里,我觉得直接扔掉沾灰的米饭太浪费了,只好把它抓出来吃掉。 ”孔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教育其它弟子们:“平日里,我最信任的学生就是颜回。 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偷吃,可见人的内心就是难以稳定的。 你们大家也要记住今天的事情,不要随便评价一个人,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永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些时候,亲眼所见的事物也会蒙蔽我们。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当从多一些思考和分析,少一些想当然的主观臆断。 成熟的人,懂得接纳别人的不同 发布时间:2022-06-05 13:38:04 更新时间:2022-06-05 13:38:15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