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积累福德的三个外在重点 内容:   所谓「积聚」是指发展乐因和成正等觉的顺缘。 同时也是净化的重要支柱。 我们都喜欢快乐,厌恶痛苦。 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也就因此而有了苦乐善恶的观念。 「积聚」的意思是积善。 不断积善去恶是唯一除苦之道。 如此积聚即是快乐的直接之因,但不是证悟的直接之因,因为快乐并非证悟。 乐因苦而有;苦是乐之反。 积善可除与乐相对之苦,使甚深独立之乐的证得,远较不积善时为容易。 去恶之後,留下善果,此善果之构成证悟方面的障碍,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障碍。 以种子的成长为例,即可说明此点。 种子绝不可能独自成长结果。 种子需要泥土来培植,并须有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土、水和热是有利的障碍,能令种子开花结果,充分成长。 同样的,我们先造有利的障碍,以除粗劣、痛苦、不利的障碍。 然後我们就可轻松的除去有利的障碍,获得圆满证悟的利益,能除有利的障碍者是智慧。 这不只是一种想法,而是一种做法,是我们所必须遵行之道。 一切有关善与不善、善业与恶业,以及积聚福德资粮的法教,都出自此道。 我若问人:「你想要快乐吗?」他当然会回答:“想要。 ”每一个人都喜欢那种一切顺利的感觉,那是一种快乐美好的感觉。 但是,你若问他是否真了解快乐之因,你会发现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得不很清楚、不很确实。 扬善的法教就是要除此昏昧之光。 对於这些法教,有人当下即领悟,有人却甚表怀疑。 不过,一般而言,修德之善行看来十分合理,会为大多数的人所采用。 但我们必须了解,真正的积德并不只是行善,而是了知善言和诚心去做;否则,没有了解和诚心,所谓积德就只成了另一个梦,一个在发展善德方面并无特殊效果的梦。 在积德方面,主要的外在重点有三:  一:佛、法、僧是积聚虔诚之德或信德的重点。 二:六道受苦的众生,无论看得见与看不见,都是我们积聚悲德的重点。 三:我们的恩人或善心人士,都是我们积德与恭敬的重点,其中包括我们的父母、朋友、帮助过我们的人,以及本国或全球的善心人士修信德的方法是对三宝虔敬礼拜、供养和祈祷,也可用制作庄严的金质佛像或供佛之灯等方式,将我们的技能和财富转化为虔诚的信心。 不过,修信德的最佳之道是献曼达,因为以清净心献曼达等於是献上了整个的宇宙。 这是密续的真髓,是获得辉煌成就的至简方法。 此一确能令献曼达的价值犹如献上整个宇宙的清净心,即是菩提心,也就是大乘道的力量所在。 有关信德的最後一点是,不管你采取何种看法,对三宝或佛性要完全信任。 这在开始时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可藉下列意义深长的想法而发展出完全的信任:  为达此究极真谛,超乐之至乐,  我献身语意,求证无上觉。 作如是想时,我们就能怀下列之念接受疾病:  我若生病时,愿我病利他;  若我的存活,能有利於他,  则愿我存活。 若我必须死,死亦我所愿。 这就是说要对所修之法有大信心。 发布时间:2022-07-06 09:54:15 更新时间:2022-07-06 09:54:38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