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教“雷法”真的能呼风唤雨? 内容: 雷法不同于往昔的一些小方术,其根本原因在于融汇了内丹术。 使得道教方术根本上超越了原始的鬼神符錄,而成为一个具有极深厚的哲学体系指导的修炼。 白玉蟾真人传承陈楠祖师的法脉,得《景霄雷书》,行雷法。 在其文集中也有不少祈晴祷雨的文辞和雷法诸品道经的题跋,如《龙虎山祈雨早行有作》、《祈雨伏虎庵》、《祈雨歌》、《题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薇仙都雷霆玉经》、《跋上清灵枢山雷火云秘法》、《雷府奏士议勋丹章》、《表奏神霄吟三绝》、《祈雨简便科仪》、《木郎祈雨咒》、《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注》、《王侍宸玄珠歌注》。 在这些文辞中,我们依稀可以想见白玉蟾披鹤氅、戴星冠,在醮坛上虔诚祈雨的模样,和真人对于神明的钦敬之心。 《通鉴》上说真人行雷法,多有异应。 在当时看来,道教雷法是有灵验的,否则也没不会三番五次的去祈雨。 作为一个兼修内丹的,有深厚文化修养的道士,白玉蟾对雷法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白玉蟾首先提出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理论他明确提出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理论,并且运用丹诀来解释雷法。 此观点为后代所接受,影响最昭彰的就是清微派。 白玉蟾《玄珠歌注》云:道本无言,多言损气。 收气存神,惜精爱己。 内炼成丹,外用成法。 神气散乱,法不灵也。 又云:静则金丹,动则霹雳。 在注文中,白玉蟾着重神气在行法时候的作用,认为只有神气充盈,内丹成就,法术才会灵验,而符錄的重要性则下降许多。 这一点为后起的清微派接受,在《清微丹诀》中则大量引用丹经文字,比如《清微隐真合道章第一》就引用了《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入室工夫章第二》引用了《悟真篇》的文字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 名为神气穴,中有坎离精。 白玉蟾说:玄牝,祖炁也。 乃天地之根,性命之本。 人能知此一窍,为道则真,为法则灵。 乃神气之化,坎离之精。 注文中所说的祖炁,就是丹道里所谓的先天真一之炁。 在真人看来金丹与霹雳其实是一体的两用,所谓静则金丹,动则霹雳。 《清微丹诀》说:玄关一窍,乃先天一气,此乃万法英华,金丹之枢纽。 在于灵宝,谓之玄珠;在于神霄,谓之真王;在于雷法,谓之雷祖;在于炼度,谓之水火;在于南极,谓之圆光;在于老君,谓之法主;在于符水,谓之灵光。 此是真一之炁,变化无量大神,可降伏六天魔鬼,可追九地精灵,炼度亡灵以生天,解释多生之罪咎。 认为内丹与霹雳同源,这也是白玉蟾的异于王文卿一系雷法的特点。 王文卿雷法,注重于符錄与存思的作用,而自身之炁,是否是炼化过元始之炁,则没有作出要求。 白玉蟾祖师对雷的解释《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 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 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把先天神灵同宇宙生成的元气等同起来,这是道教的一大特点,并且为后世所继承。 孙亦平教授认为这种将道,气与老子的化身太上老君相联系的做法,深受汉代哲学中流行的元气论的影响,其对老子神性的界定是建立在元气神格化的基础上的,这种思维方式为道教在宇宙观形成宇宙神创说与宇宙生成论,这两条不同倾向的发展线索埋下了伏笔。 元气神格化是道教神仙论的一大特点,《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中说:将者,一气耳。 王文卿也认为雷霆都司的官将不过是元气的一部分而已。 白玉蟾《太上九天雷霆大法琅书序》说:元气未判,未始有雷,太虚既开,太极始立。 太极之数五,五居乎中,中黄正气,同乎一初,散在万物,遂分阴阳。 阴阳之炁结而成雷,其中有神主之,则神霄真王也。 白玉蟾认为,在宇宙浑沌未分之前是没有雷的,雷是阴阳之炁相结而成,对于雷的产生作出了比较科学的解释。 又说盖雷霆上则贯斗,下则伏渊,以风为媒,以电为妻,以云为奴,以雨为子。 雷之气,乃中天大魁之炁。 用气的观点来解释雷,而不认为雷雨是神的意志。 正因为雷是阴阳之炁相结而成,而人身与天地同禀一元真炁而来。 这就为道士能通过自己的气来感应天地之炁,从而改变自然气候,作了理论预设。 白玉蟾《跋上清灵枢山雷火云秘法》说:关尹子曰衣摇空得风,气嘘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 知此说者,风云雷电皆可为之。 盖风云雷电,皆缘气而生,气缘心而生。 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而觉寒。 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仙人谭升《化书》云动静相磨,所以化火;燥湿相蒸,所以化水也;水火相搏,所以化云也;巽水向日,所以化虹霓也。 由是知风云可以命,霜雹可以致,阴阳可以召,五行可以役。 白玉蟾引证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认为雷电风雨都是自然现象,是阴阳之气相感而产生的,而人身之中的阴阳之炁,则是可以通过人的意识控制的,白玉蟾对雷霆最大的飞跃也就在于此。 水火相搏,所以化云。 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云是水蒸汽上腾,遇冷空气凝结而成。 向着太阳喷水雾,则可以看见彩虹,这个试验是可以重复的,结论是科学的。 道士则可以根据自身阴阳之炁,与天地之炁相联系,通过改变自身的阴阳,从而改变天气。 并且在《玄珠歌注》中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方法。 雨者,肾水也。 运动自己阴海之炁,遍满天地,则有雨也。 晴者,心火也,想遍天地大火炎炎,烧开自身气宇,乃晴也除了运气之外,甚至包括意念的活动,这也是白玉蟾所谓气由心生的运用,现代气功大师的某些理论也从此而来。 但是,作为一个道士,白玉蟾也保持着对冥冥之中神明的敬畏,我们从其虔诚的表文中就可以看出,甚至白玉蟾有时候也认为雷霆有神仙主掌,对于某些不能以人力改变的东西,统归之于天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对不可知的事物的膜拜,是自然发生的人类情感。 对于神明的崇拜,有时候能对凡俗之人产生一种敬畏,使之不敢为非作歹,有时候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白玉蟾心中的雷霆,是阴阳之炁相结而成,也是由神明主掌的。 炁与神,迷离而不可分别,这是道教神学的一个特点。 人是否可以祈晴祷雨,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人体,我们了解的实在太少,而道教在这方面的探索,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发布时间:2025-03-07 21:37:01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9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