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知道祖上三辈的名字吗?别让清明追思的意义打折 内容: 2022年3月28日,市民进入杭州南山公墓准备祭奠去世的亲人(图文无关)。 (人民视觉/图)清明节慎终追远,缅怀已逝的亲人与先祖时,忽然有了一种不安,并觉着尴尬。 因为我说不出祖母的名字。 在她的墓碑上也只是朱母杨氏,而没有她的真名。 也许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但我相信在祖母还是姑娘时,是一定有着名字的。 这样想来,我便心慌。 祖母在世时,我是最受她宠爱的长孙,家中有好吃的,先尽着我。 这曾惹来其他姐妹与弟弟们的羡慕与嫉妒。 祖母在世时,她就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护着我,从不轻易让我受半点委曲。 炎夏的夜晚,她给我摇扇,驱赶蚊虫;冬天睡觉时,她将我冰冷的双脚搂在她怀里取暖。 祖母去世时,我已参加工作。 可即便如此,我竟不知她的名字。 我也从未想过祖母的名字,到了她去世,我也没有在意她的名字。 原以为墓碑上那冰冷的朱母杨氏就是她的名字,直到清明节那天,小叔拿出祖母过去的身份证,我才第一次真正地知道祖母是有名字的,而对那“杨尚春”三个字,初始看上去觉着陌生,可千真万确,那就是祖母的名号啊! 从小叔保留下来的身份证上,我知道祖母出生于1914年。 仔细端详身份证上祖母的相片,这个叫“杨尚春”的老人,一点不差,就是我记忆中的祖母。 由祖母辈往上寻,我再一次地陷入某种尴尬,我惊异地发现,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在我的生活中是空白。 我的祖上老家不在我现在的居住地。 听父亲说过,我的爷爷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后来在家族中一位长辈的带领下,为了生存,离开了祖居地,从小给人放牛,后来与祖母成家,日子过得比苦黄连好不了多少。 而祖父又去世得早,死于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渐渐地我们这一家族支脉在时光的流转中,便与老家慢慢地失去了联系。 据我所知,父辈们仅在给他们的爷爷奶奶迁坟时去过祖父的出生地,后来再也不曾涉足过祖上老家。 只有我的堂大伯一家,还与祖上老家有着联系。 后来堂大伯、堂伯母相继过世后,我的堂哥们将他们的父母安葬于祖居地。 而我、妹妹及弟弟几十年里从未踏上过祖上老家的土地。 虽然那里与我们居住的地方相距只有几十公里,但终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曾涉足。 在这个清明节里,尽管我追寻到了祖母的名字,可我还想知道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 对于祖上的事,我不贪心,我只想追寻到祖上三代,到我的曾祖父、曾祖母止。 我问父亲,问二叔,问小叔,他们都说不知道。 父亲今年九十,二叔八十一,小叔也是年过古稀,而他们居然不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的名字,这可能与他们打出生时起就与老家失去了某种天然的联系有关。 这与我不知道奶奶的名字是不一样,我自小就在奶奶身边长大,那时候整天介奶奶长奶奶短,谁会想到奶奶也是个有名字的人? 亲情有时候让我们疏忽了一些重要的事,而等想起时,却已晚。 不能不说这是人生的一种遗憾。 我想起我的远房堂哥应该知道,我与他有着共同的曾祖父、曾祖母。 他们的父母就安息于祖上老家的土地。 他们每年清明时节都要去的,听堂哥们说过,他们给父母做清明时,也顺便给曾祖父曾祖母上坟送纸钱。 如此说来,他们一定是知道的。 我打电话给我的小堂哥,哪成想电话那头他说他也不知道,我说,你每年不是去做清明的吗? 你做清明不看碑? 他有点尴尬地说,清明是做的,但烧了香叩了头,就走了,也没在意名字。 这一点也不让人觉着奇怪。 想想看,我们上坟做清明,对于墓碑上的石刻会认真地读吗? 多半是凭记忆中的地理位置去寻找的,很少注意到墓碑石刻上亡者的名字。 我有一年给去世的大表妈做清明,凭记忆,也没仔细看墓碑,就稀里糊涂给做了。 等第二年再去时,却发现上年上错了坟。 更有一件奇葩的事。 我的母亲2019年去世,第二年我们给她做第一个清明时,却发现有人先于我们给母亲做了清明。 我们很奇怪,家族中还没有人来过,谁给母亲上了坟? 墓前摆了三只碗,一束鲜花。 那花还有精神,似是刚摆放不久。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果是不认字的老人来做的,那墓碑上嵌入的母亲的照片,总归不认得吧? 可就是这么奇葩。 现在想来,这一定也是有人于急急忙忙中“张冠李戴”了。 我不死心,我想再通过一些已有的渠道,知晓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 这对我太重要了。 于是我给正在牵头修家谱的昌字辈的晚辈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帮我查一下。 他回答他不在家,回家才能帮我查。 至于能不能查得到,我还不确定。 但愿他能帮到我,以了却我的心愿。 做清明为的是什么? 无外乎追思故人。 祖上有些人我们不曾谋面,而如果又不知晓他们的名字,这样的追思着力点在哪里? 意义又何在? 如果做清明只是上坟烧烧香叩叩头,至于那长眠于地下的先者,他们在世时叫什么,一概不去注意,这多少让做清明的本义打了折扣。 我提醒自己,往后再做清明,在带晚辈去时,一定要带着他们好好读一读墓碑上的文字。 让他们记住祖上的名号,在需要提及时,可以毫不犹豫报上祖上的名字,以让这些以名字为代表的先人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知晓我们的根在哪里。 (作者为安徽安庆市民)(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 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 com)朱道平 发布时间:2025-03-08 16:02:01 来源:大师看风水 链接:https://www.dskfs.com/content/95987.html